广东首例|广东医附院开展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
6月14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食管肿瘤淋巴瘤专科护理组成功开展广东省首例超声引导结合腔内心电定位下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
兰女士是一名乳腺癌多发转移不规律治疗2年余的患者,有左下肢PICC置管血栓史,本次入院出现双上肢重度淋巴水肿,超声探查双上肢静脉置管条件不佳。经乳腺食管肿瘤淋巴瘤专科医护团队成员综合评估,患者不宜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且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费用高,首选经颈内静脉置管,但该方法因导管体表出口位于颈部,且颈部皮肤松弛,贴膜粘贴不牢,易致局部皮肤过敏、感染、导管移位和意外脱出等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会给临床后期维护带来困难。经过充分的论证及沟通,护理团队拟定置管方案,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谢丽君护士长、护师郑海棠成功应用超声引导结合腔内心电定位下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
置管前心电图
心电定位中心电图变化
该技术通过腔内心电定位避免了导管异位发生的同时,又可将导管准确送至上腔静脉下段,双隧道技术避免导管打折的缺点,保证输液通畅,而体表出口由颈部迁移至胸壁,隐蔽性好且便于导管固定,满足患者隐私和美观需求,导管不易脱出。该项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护理专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静脉治疗技术迈向新台阶。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组简介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静脉治疗专科护理组成立于2002年,在护理部指导下开展工作。专科组现有核心成员15名,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和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组成,包括副高及以上职称护士10人,专科护士4人,静脉治疗联络员47名,建立了院内三级静疗网络。目前拥有省级以上置管证护士27人,省级以上维护证护士20人,承担全院中心静脉导管的植入、维护、并发症的处理以及院内外会诊等工作,2021年全院住院病人PICC置管2800余例次、输液港植入200余例次。多年来,我院静脉治疗立足湛江,造福粤西,辐射全省,多次为兄弟医院解决静疗相关护理难题,每年为兄弟医院会诊达20余次。
医院静脉导管门诊于2016年3月正式开诊,服务广大带有静脉导管的病人,主要开展的护理技术项目有:PICC置管及维护、PICC并发症处理、输液港维护、输液港并发症处理、静脉导管的宣教、静疗护士培训、科研等。年门诊量近5700人次。
团队成员近五年主持湛江市科技项目3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专利10余项,获全国“‘研路’杯论文征集活动”优秀论文并进行大会交流,“广东省‘静’彩非凡,等您开讲”演讲比赛一等奖,广东省循证护理实践三等奖。
图文:护理部
审发:吴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