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小伙腹痛三年,手术探查“截肠解惑”
疑似罕见“克罗恩病”,不能正常饮食,营养不良、骨瘦如柴,体重不足90斤……如今又腹胀、呕吐、停止排便苦不堪言——
“张主任,我那节烂肠子切了是不是肚子就不疼了?以后可以正常吃饭了吧?”4月12日的术后第二天,看到荆门二医胃肠外科主任张小风来查房,迫不及待地问道。
三十出头本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但对于今年34岁的李小新(化名)来说,却因疑似“克罗恩病”——反复腹痛、不能正常饮食,如噩梦般如影随行。躺在病床上的李小新,目测近1.7米的身高,体重却不到45公斤,看起来病恹恹的。“这病太折磨人了,又没办法彻底治愈,就是慢性的癌症啊。”
腹痛三年瘦至90斤,疑似罕见“克罗恩病”
四年前,李小新常常莫名其妙地腹痛,本以为是肠炎或“吃坏了肚子”,吃点药就能好。没想到的是,伴随着反复腹痛的还有腹胀、恶心等越来越多的不适症状。
“工作、生活完全被打乱了。不吃饿得疼,吃了胀得疼,严重的时候上吐下泻,疼得晚上觉也睡不好。”李小新说,肠间脓肿、溃疡性结肠炎、肠梗阻……跑了好多家医院,说什么病的都有,吃药、反复住院,2018年又因肛周脓肿做了切开引流手术,外院诊断疑似“克罗恩病”并发肠内瘘、肠梗阻,这几年自己一直在与这“不明原因”腹痛“斗争”。
张小风介绍,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营养障碍以及随之而来的体重下降、发热等。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整个消化系统,从口腔到肛门,侵犯到肠壁全层,疾病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多以内科治疗来缓解并控制病情发展。
在这样忐忑不安的状态下,李小新的病情时好时坏。三年来,李小新四处求医,希望能够将疾病彻底治愈,但都一无所获。今年4月初,腹痛、腹胀、呕吐,这些‘熟悉’的症状又突如其来,李小新也“习以为常”了,可持续疼痛一周后,不但没有缓解,排气、排便也停止了。
李小新自觉情况不妙,便到荆门二医胃肠外科寻求治疗。
旧病未愈并发重症,手术探查“截肠解惑”
下腹部压痛、部分肠管扩张积气、肠鸣音消失……4月9日,相关检查结合反复腹痛病史,种种迹象指向“非特异性肠炎克罗恩病并发肠内瘘、肠梗阻”。
难道真的是罕见的俗称“死不了的慢性肿瘤”——克罗恩病?“CT显示‘肠系膜呈漩涡状改变’,肠系膜已有脓肿形成,部分小肠内瘘、梗阻并扩张。用老百姓的话讲,肠子已经烂穿了,病情很重。不及时手术治疗,危险性很大。”张小风对外院诊断存疑,虽说临床症状及病史很像“克罗恩病”,但长年对症治疗却并不理想。在与荆门二医普外科专家蔡崇元组织科内会诊、讨论后认为,小肠系膜根部脓肿导致小肠部分融合内瘘、并发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亦与其长年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
“不管是不是‘克罗恩病’,此次严重并发症的手术治疗已经刻不容缓。”张小风表示,一来解决肠内瘘、梗阻,二来可明确诊断,权衡利弊后“手术探查”成为首选方案。
4月11日,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如期进行。经仔细探查、分离,发现除了局部团块状的病变及病变小肠外,其余的所有肠管均正常,这也证实了术前的“猜测”。顺利切除病变肠系膜及肠管段,再进行肠肠吻合。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证实了病灶为肠系膜慢性脓肿伴肉芽组织增生,而非“克罗恩病”等慢性非特异性的肠炎。术后评估炎性病灶全部清除,一解多年反复腹痛之惑,经营养支持等治疗及精心护理,目前张小新的伤口愈合良好,已经彻底摆脱病痛折磨,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及正常生活。随着肠道营养吸收等功能的改善,消瘦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世间万物各具形态,各有情情,或相似,或相通,但又有区别。对于疾病,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张小风用这样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形容,临床工作中很多疾病或有关联,并且还会存在相同的症状,但每种疾病都有各自的发病机制和其治愈方法,只有区别诊断,才能对症用药。
荆门二医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团队,以解决临床顽疾为目标,在治疗疑难胃肠疾病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诊疗技术和理念上不断做出改进和创新,使得一些复杂的临床问题不断得到“破解”,显著提高了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让众多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