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儿童矮身材科普系列——揭开身高与骨龄的奥妙
人的生长发育可以用两个“年龄”来表示
即生理年龄(实际年龄)
和生物年龄(骨龄)
但是哪个年龄
才能更好代表儿童真正发育水平呢?
自然是骨龄更能反映身高增长空间啦!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骨龄能更精确地反映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一旦孩子出现生长过慢或过快,就需要及时检测骨龄。
骨龄和生活年龄,很多时候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同步。每过一年,我们的生活年龄会增长一岁,但是骨龄可能长了不到一岁、刚好一岁或者超过一岁。因此,骨龄与实际生活年龄之间会有一个差值,根据差值可判断儿童发育是否正常。
①骨龄与年龄之差±1岁以内,称为发育正常。
②骨龄大于年龄1岁以上的,称为发育提前。
③骨龄小于年龄1岁以上的,称为发育落后。
多大可以测骨龄?
这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其实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家长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和身高情况来决定,一般建议3岁以上。
哪些孩子需要测?
生长发育异常的小孩、过度肥胖的小孩、怀疑性早熟的小孩等。
测骨龄的意义?
1)较准确地反映孩子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趋势;
2)通过骨龄可以预测孩子的最终成年身高(年龄越小的孩子准确性越有限);
3)通过骨龄可以了解孩子的性发育以及性成熟的趋势;
4)骨龄的纵向监测对一些矮小儿童的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为什么要定期监测孩子骨龄?
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评估剩余生长潜力的有效依据,孩子能长多高,取决于骨龄。定期监测骨龄对孩子的意义重大,测试骨龄能知道孩子的生长潜力。孩子骨龄比实际年龄大,有早发育、骨骺线提前闭合的风险;孩子骨龄比实际年龄小,存在生长缓慢、滞后发育风险。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管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注我们医院公众号
下一期分享
如何矮小早发现,治疗莫拖延
供稿: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