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连发两起:吃野生菌类中毒了!如何辨别毒蘑菇……
紧急提醒:
6-9月须警惕蘑菇中毒
月日
一家四口误食山中采摘的野蘑菇中毒
月日
一家人聚餐时食用野生菌中毒
一七旬老人正在西南医大附院忠山院区
接受治疗
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康健中心院区、忠山院区)已先后收治两例周边地区村民食用野生菌类中毒病例。
6-9月蘑菇中毒高发季即将来临
专家提醒市民:
勿采、勿食野生蘑菇!
01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群岭和山岗。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
月日,13岁的何小妹下午放学后,勤劳懂事的何小妹去山上放羊,看到山上长了很多野生蘑菇,她就顺便采了一些回去。
当晚,全家人带着她捡来的蘑菇,还捞了一条自家鱼塘的鱼,一起拿到附近一家餐馆进行加工烹饪,并邀请了一位邻居与他们一家四口(父母和两个女儿)一同就餐。
晚上21:00左右,厨师将蘑菇肉片汤做好摆上桌,大家都多少吃了一些,还直夸蘑菇鲜嫩可口。
一个多小时后,父亲何先生、妻子杨女士和16岁的大女儿相继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特别是食用量较大的何先生,腹痛难忍,多次腹泻,催促妻子“遭不住了,快走医院去!”
杨女士先联系了当地乡村医生,对方根据其描述的症状表现怀疑为蘑菇中毒,建议其到大医院治疗。她才赶紧拨打120,将一家三口送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健中心院区急诊医学部,因小女儿食用量少症状较轻未入院治疗。
何先生在院治疗中
“我们了解了相关情况后,考虑为食入毒蘑菇中毒(胃肠炎型),接诊时症状较严重的何先生头昏、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表现非常明显,我们将其收治入院,给予了洗胃及对症处理,治疗四天后患者症状缓解康复出院。其他两名症状较轻的患者及一同进食的邻居均于门诊留观处理后,已无大碍。”
据我院急诊医学部尹德锋副主任医师介绍,对于何先生一家所食蘑菇种类及毒性的鉴定,已交由疾控中心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
何先生一家所食野生蘑菇样本
无独有偶!
月日
也发生一起
多人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
02
70岁的江爷爷,与亲朋好友一行到餐馆就餐,不知是谁带来了从野外采摘的蘑菇,经餐馆加工后大家分别食用,而后纷纷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江大爷被家属送到我院忠山院区进行救治,病情有所好转。一同进食的其余人员则在当地医院进行治疗。
“该患者主要考虑为食入毒蘑菇中毒(胃肠炎型),病情不是特别重,但因其本身有基础疾病,肝脏功能容易出现问题,目前还在急诊医学部进行住院观察治疗。”据主管医生唐鹏介绍。
6月~9月为蘑菇中毒高发期
入夏以来,泸州雨水充沛,气候潮湿,正是野生菌类的生长旺盛期,很多村民素有自采新鲜野生菌食用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古蔺、叙永一带的山区、丘陵地区,近年来因误食野生蘑菇导致中毒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
灰花纹鹅膏
致命鹅膏
裂皮鹅膏
淡红鹅膏
假淡红鹅膏
条盖盔孢伞
肉褐鳞环柄菇
亚稀褶红菇
尹德锋提醒广大市民:目前,我国已知有毒蘑菇435种,分布广泛。每年6-9月是蘑菇中毒高发期,误将毒蘑菇当作食用蘑菇是引发中毒的主要原因。
其中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裂皮鹅膏、淡红鹅膏、假淡红鹅膏、条盖盔孢伞、肉褐鳞环柄菇和亚稀褶红菇等是我国最常见导致患者死亡的蘑菇种类,95%以上的死亡病例为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据报道,我国蘑菇中毒总体病死率达11.69%-42.30%。
蘑菇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摄入蘑菇类型及所含毒素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患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起病,继而根据蘑菇种类不同可累及不同器官及系统,严重者可导致器官衰竭死亡。
专家提醒:勿采食野生蘑菇
对于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仅凭人眼往往难以鉴别。民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靠谱,也毫无科学根据,不可轻信。
多数专家认为有毒野生蘑菇常有这些特点:菌盖呈扁半球形到扁平,菌柄近端附白色菌环,根部有球形菌托。通俗判别为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
“在民间,有人认为经高温烹煮可以破坏蘑菇的毒性,事实证明其作用不大,因为毒蘑菇的毒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还有人说在烹饪野生菌类时加入大蒜,可起到杀毒作用,也并不靠谱。
去年年底,在古蔺有过吃毒菇集体中毒的事件:当地人认为头一年采摘的野蘑菇吃了没事,那么第二年在同一地方采摘蘑菇,吃了以后也应该没有问题。于是继续凭借个人经验继续在那里采摘蘑菇后食用……结果造成多人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避免蘑菇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尹德锋提醒道。
发生蘑菇中毒后怎么办?
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可立即催吐,并尽快到就近具有相应救治能力的专业医疗机构就医。
非致死性蘑菇中毒予支持对症治疗为主,致死性蘑菇中毒无特效解毒剂,95%致死性蘑菇中毒源于鹅膏毒肽。对于时间窗内的蘑菇中毒患者应常规进行彻底洗胃,并给予吸附导泻治疗。集束化治疗包括:血液净化治疗,药物应用,全身及脏器功能支持治疗,有条件者进行肝脏移植。
发现蘑菇中毒后应及早就医,便于早期识别致死性蘑菇中毒并及时规范救治。患者在送医时,最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蘑菇样本,送有关部门鉴定,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最后,附送一份
四川省和重庆市常见毒蘑菇典型图谱
便民小贴士
陈睦虎
急诊医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四川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创伤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四川省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急诊急救及创伤医疗工作20余年,参编医学专著3部,主研省市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近20篇。
尹德锋
急诊医学部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医学会急诊专委会中毒与复苏学组委员
四川省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急救培训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文/赖谦、任诗雨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任诗雨
校对:黄黎
主审:王伊
投稿邮箱:xcb026@126.com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辣味科普丨体检问题丨妇科问题丨野菜中毒丨外阴白斑丨孤独症儿童丨饮酒健康丨泌尿系结石丨无痛人流丨春节就诊指南丨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丨酒精性骨质疏松症丨龙虾手丨淋巴肿瘤丨盆腔淤血综合征|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丨血儿茶酚胺测定|高血压|苦瓜中毒|孕期超声检查|入院注意事项|孕妈妈“黄码”咋个办|核酸检测|脊柱科普|药驾|辐射科普|甲亢|造血干细胞移植|备孕知识|健康运动|冠心病|脱发治疗|维生素该怎么补充|粪菌移植|解密“常规”化验单|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