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多国相继报告猴痘病例!关于猴痘,你需要了解这些——
当地时间20日,英国通报新增11例猴痘病例,累计确诊达20例。同日,西班牙卫生部表示,国家微生物学中心对23例疑似猴痘病例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该国累计猴痘病例已达30例。
目前,除了英国、美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相继报告发现猴痘确诊病例,包括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典、比利时、加拿大等在内的更多国家也确诊了多例猴痘病例。
多国相继报告发现猴痘确诊病例
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微生物研究所20日称,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名患者感染了猴痘,这是德国证实的首例猴痘病例。
当地时间20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卫生部门证实,一位从英国返回该州的人员确诊感染了猴痘病毒。
据意大利安莎通讯社报道,意大利19日报告了一例猴痘确诊病例。
瑞典公共卫生局19日发布声明,报告一例猴痘确诊病例。
另据比利时弗拉芒广播电视台消息,比利时19日报告了一例猴痘病例,有关方面正在追踪密切接触者。
当地时间19日,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发表声明称,魁北克已确认两例猴痘病例,这是加拿大政府确认的境内首批此类病例。
瑞士时间5月18日,世卫组织发布关联英国猴痘病例的公报,称目前尚未确认这些病例的感染源,依据已知信息判断,感染似乎在英国发生,目前尚不清楚猴痘病毒在英国本土的传播程度,有可能发现更多病例。该机构建议英国继续强化公共卫生措施。
虽然猴痘病毒已经被发现很久,然而由于患者人数有限,我们对它的了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充分。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1958年在实验动物猴子身上被发现,该病于1970年初次在人类中发现,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雨林国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组长俞东征曾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猴痘得名是因为它最早是在猴子身上发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猴身上才有猴痘病毒。事实上,猴痘的自然宿主还有很多,松鼠、土拨鼠、兔子等啮齿类动物都是。
△成熟猴痘病毒(左)和未成熟病毒粒子(右)电子显微镜图像
猴痘病毒如何传播?
猴痘和天花是近亲,两者基因组结构非常相似,在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上也有很多雷同之处。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式。猴痘可以通过病人、疫畜的体液传染。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介绍,猴痘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直接密切接触和呼出的大量飞沫传播。被已感染的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猴痘病损处,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受感染动物的肉等,都可以实现猴痘病毒由动物感染人类。
人类之间的二次传播主要由于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如患者皮疹破裂后流出的液体沾染的衣物、床单等)。猴痘病毒能在呼吸道飞沫中存在,但通常需要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才能传播。
图片说明:感染猴痘病毒的孩子。/CDC
猴痘的症状
·潜伏期
猴痘的潜伏期约为12天(7-17天)。在这段时间里,患者并无症状。
·发病期
发病初期(持续0-5天),常见症状包括发烧、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酸痛、乏力等,淋巴结肿大是猴痘与天花相比,独有的特征。
皮疹通常在发烧后1-3天内开始,往往更集中在面部和四肢而不是躯干。皮疹会影响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脚底(75%的病例)、口腔黏膜(70%的病例)、生殖器(30%的病例)、结膜(20%的病例)以及角膜。
皮疹从斑块(基部平坦的病变)依次发展为丘疹(略微隆起的坚硬病变)、水疱(充满透明液体的病变)、脓疱(充满淡黄色液体的病变)和干燥脱落的结痂。病变的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不等,在严重的情况下,病变会合并,直到大部分皮肤脱落。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2至4周。类似天花,但一般症状较轻。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因病情严重而死亡。重症病例更常见于儿童,与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性质有关,潜在的免疫缺陷可能导致更糟糕的结果。猴痘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脑炎和角膜感染并导致视力丧失。猴痘病死率历来在普通人群中为0%至11%,在幼儿中更高。最近,猴痘的病死率一直在3%-6%左右。
✦猴痘的传染源是感染猴痘的动物,主要为啮齿类动物,如松鼠、条纹小鼠等;其次为患者。
✦以动物-人的传播方式为主,少数可以发生人-人传播。主要是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损伤皮肤或体液、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患者体液或污染的物品。
✦人群对猴痘普遍易感,10岁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猴痘病毒?
因为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针对天花病毒的疫苗对猴痘病毒也有保护效力,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的效果约为85%。常见的84消毒液、75%酒精等常见家用消毒剂可以杀死猴痘病毒。照顾患者时建议穿上防护装备。
基于暂时没有发现明显的人传人,病例总数量仍然很少,中国也尚未发现的考虑,实际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特别影响,大家不需要太过紧张,建议广大市民应及时关注猴痘疫情相关信息,避免前往有病例报道的相关国家旅行。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日常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例如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类洗手液),避免食用野味,避免接触来历不明的动物。
关于猴痘,你还需要了解这些
猴痘究竟是什么?目前是否有治疗方法或疫苗?它是否会成为另一场大流行病?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在19日的报道中,给出了这些与猴痘有关问题的答案。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正在编制的一份报告清单显示,目前全球有33例猴痘确诊病例以及42例疑似病例。
其中英国有9例确诊病例,大部分身处伦敦。葡萄牙有14例确诊病例和6例疑似病例。西班牙有7例确诊病例和17例疑似病例。美国和瑞典各有1例确诊病例。意大利有1例确诊病例和2例疑似病例。加拿大有17例疑似病例。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病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真实情况可能比我们目前发现的更广泛。”
2.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还不清楚。
英国首例确诊病例曾前往尼日利亚。5月5日这名病患出现皮疹,5月6日住院,现已完全康复。UKHSA称,英国其他2例病例与第1例有关,但最近确诊的4例病例与之前的病例没有关联。
UKHSA的首席医疗顾问苏珊·霍普金斯表示,在已知出现猴痘确诊病例的国家内,猴痘病毒正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她说:“这些最新病例以及欧洲各国的病例报告证实了我们最初的担忧,即猴痘病毒可能会在我们的社区内传播。”
UKHSA称,英国最近的病例主要发生在男同性恋、双性恋和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中。霍普金斯说:“我们特别敦促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注意任何不寻常的皮疹或皮损,如果出现问题,立即联系相关服务机构。”
3.
感染猴痘通常症状轻微,大多数人会在几周内康复,无需治疗。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在非洲,每10名感染猴痘的人中就有1人可能丧命。世卫组织指出,猴痘病毒有西非进化枝和刚果盆地(中非)进化枝。据记载,该病毒西非分支的病死率约为1%,其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能达10%。目前,英国只发现了西非分枝的毒株,其他地方的病毒测序信息还是未知数。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称,感染猴痘的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重症。怀孕期间感染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包括胎死腹中。
4.
抗病毒药物tecovirimat在美国和欧洲被批准用于治疗猴痘、天花和牛痘。在动物研究中,tecovirimat显著提高了感染高剂量猴痘的动物的存活率。
此外,那些年龄足够大、已经在婴儿时期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应该也能获得一些保护。英美两国分别在1971年和1972年结束了常规天花疫苗接种。
5.
非洲之外以前曾经暴发过几起猴痘疫情,但通常只涉及少数病例,本地传播非常有限。如2021英国报告一家三口感染猴痘病毒,其中一名成员曾前往尼日利亚。2018年一名来自尼日利亚的人将病毒传播给两名生活在英国的人,其中一人是医护人员。
非洲暴发过更大的疫情。如2001年和2002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了485例病例和25例死亡病例,那里的猴子体内存在这种病毒。2017年和2018年,尼日利亚报告了122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人死亡。
6.
这仍是未知数。多个国家报告了多例病例,这表明,这种毒株的传播能力强过其他毒株,但偶然事件——如病毒由“超级传播者”携带,也可帮助病毒传播得更广。
研究人员正在对该病毒的样本进行测序,这将揭示该毒株与先前确定的西非分枝毒株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所有已知病例是否相关。
7.
人们期望通过跟踪接触者来控制这次猴痘疫情,就像控制以前所有的猴痘疫情一样。英国正在向被视为高感染风险的接触者提供疫苗,以帮助确保病毒不会继续传播。
虽然研究人员并没有完全排除出现大流行病的可能性,但认为可能性很低。不过,一些研究人员此前警告说,猴痘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威胁。2018年的一篇论文指出:“猴痘很有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病原体出现。”
8.有猴痘疫苗吗?
目前国外有相关的疫苗,包括:
①欧盟批准了一款改良的牛痘非复制型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天花和牛痘,现已经得到了FDA批准,用于≥18岁猴痘高危人群,目前用于要进行有暴露风险工作和暴露人群的接种;
②在天花被根除后,美国CDC保留了天花减毒活疫苗,并在2003年美国猴痘疫情时用于应对猴痘。
这两种疫苗其实都不是基于猴痘病毒做的,可以算是提供了相关的交叉保护。
但是我国目前没有——也没有必要——常规接种天花疫苗用于预防猴痘,因为中国既往没有出现过猴痘病例。
总之呢,国内没发现猴痘病例因此也不用恐慌,对于一般人而言也无需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何况国内也没有猴痘疫苗可以打,更不用纠结了。
当然,不排除会研究相关疫苗用于特殊情况的应用,但是总而言之面对猴痘和猴痘病毒,真的真的不用恐慌。
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