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感染者,什么时候需要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全球大约有2.57亿感染者,在中国大约有7000万。其中2000~3000万需要治疗,也就是说,需要治疗的HBV感染者大约占总感染者的30~40%。
在没有疫苗的年代,HBV感染的妈妈生下被感染的孩子是乙肝是主要传播方式。目前的HBV感染者中,通过母婴传播的占30~50%。
病毒量(HBV-DNA定量)很高,但肝脏炎症不明显——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一年内检查3次,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检查结果均为正常;肝脏彩超没有特殊发现。
这个时期基本可以说病毒与人体和平共处,称为“慢性HBV携带状态”,也称“免疫耐受期”。
说白了,其实是未健全的机体免疫机制不能识别出HBV这个敌人。
“慢性HBV携带状态”对肝脏基本不造成破坏,所以暂时不需要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HBV感染者逐渐步入青年期。
这个时候机体免疫逐渐健全,开始识别出HBV是个入侵的敌人,并试图将敌人驱逐出身体,这个过程造成了肝脏的反复损伤(肝脏炎症,体现在检验结果就是ALT、AST反复异常,甚至胆红素升高,肝脏彩超则可以看到肝内回声增粗)。
而反复损伤的结果就是纤维化,肝纤维化的实质就是损伤疤痕的叠加。
正常的肝脏有很多的血管和胆管穿行其中,越来越多的疤痕堆积,会挤压血管和胆管,之后造成血流及胆汁流动不顺畅,这就是肝硬化。
前者是造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静脉曲张并导致出血的原因,后者是造成黄疸的原因之一。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至少20年,所以肝硬化多发生在中年以后。
HBV感染选择的治疗时间就是在炎症开始活动的时候(免疫清除期),也就是ALT开始异常的时候。
而从ALT持续正常到发生异常总是不知不觉的,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ALT异常通常是没有自我感觉的。
这样就只能依赖定期复查来发现,所以医生会对HBV感染携带状态的病人强调定期复查的概念。
请不要无视这个概念,因为不少患者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步入肝硬化的。
相对于能够治愈的丙型肝炎来说,乙型肝炎于时下医学水平尚不能做到治愈。
但至少可以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控制疾病进展,而治疗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治疗时机的掌握。
过早治疗(慢性HBV携带状态)可能导致抗病毒效果不能完全获得。
过晚治疗(已经进入肝硬化状态),即使能完全抑制病毒也可能无法扭转肝硬化了。
很简单,就是一句话:血清HBV-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若其ALT持续异常(高于正常值)且能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ALT升高,均应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但如果患者已经存在肝硬化,不论ALT是否异常,只要可检测到HBV-DNA,均建议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者,若检测不到HBV-DNA,但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不需要考虑ALT,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对于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但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的患者,也是建议抗病毒治疗的。
如果一般的ALT检查不能确认有异常,但根据医生的判断不能排除肝脏炎症存在的,可以考虑肝组织学检查。
总而言之,暂时难以治愈的慢性乙型肝炎,至少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获得与正常人相同的生活质量。
而保证这一切的是接受专科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始治疗。
文|肝病中心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