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心血管病可防可治
心血管病正在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的数据调查显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了我国发病率第一、严重威胁国人身心健康的疾病;目前中国居民心血管病患者已经达到了3.3亿人,不但如此,7-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也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心血管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导致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并已成为我国重大疾病负担,近年急性心梗、脑梗造成的猝死事件愈加频发,让这类疾病的治疗现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同时,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官方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尽管如此,心血管病实际上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早期加以预防,及时治疗,就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的风险,那常见的心血管病有哪些?如何预防及治疗?
常见的心血管病有: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包炎以及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等类型。
一、如何早预防?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饮酒、血脂异常、不健康饮食、高钠饮食、腹型肥胖、运动量少、糖尿病、抑郁、空气污染等。其中的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高钠饮食、糖尿病和肥胖是最该重视的六大心血管病风险因素。以上因素应该去积极预防和干预,例如已经是高血压病患者,应积极规范控制血压,这样会减少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及冠心病发生。平时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会减少冠心病及高血压发生。从饮食方面调整,避免过咸、过油的饮食,坚持运动,控制好体重。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这些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就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二、及早治疗。
如果发现患上心血管病,就需要及早治疗,很多患者因为心血管病早期没有症状,把这个黄金治疗期错过,等到并发症出现以后,才开始治疗,给病人身体造成的破坏极大的。比如很多高血压病患者因为没有任何症状,就认为血压高也没有关系,但是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却在悄然发生着、进展着,等出现双下肢水肿或明显胸痛,甚至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才到医院就诊,这时患者才知道原来血压升高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悔不当初!因此高血压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三、中医中药治疗心血管病。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已有几千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描述。现代临床常使用的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脑心通等药物都是中医中药治疗疾病体现。在认识和分析疾病时,中医学注重整体观,首先从整体出发,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并把局部变化与整体反应统一起来。由于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相互影响,因而我们在诊治疾病时,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了解和判断身体内在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四、顺应时节养生
随着小满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空气潮湿,早晚仍会较凉,温差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诱发心血管疾病。
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小满时风火相煸,人们也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病。进入夏季,人们会进食生冷饮食,易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忌吃肥甘厚味、生湿助湿的食物。
供稿:周琦
编辑:龚雅倩
一审:蒋林
二审:孙刚
三审:葛从军
下一篇:二十四节气|小满养生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