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家庭医生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多少
亲爱的居民朋友们,您知道吗?自2016年启动家庭医生签约,即每位居民可选择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签约,形成签约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后去其他医院就诊不受影响,至签约医院就诊有医保倾斜等优惠政策。)
不过还有一部分居民并不了解家庭医生是谁?家庭医生能做什么?签约后又有什么好处或服务?
快来,一起了解下吧~
什么是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是以家庭医疗保健服务为主要任务,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服务和指导,更加便捷解决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得到家庭治疗和家庭康复护理等服务。
谁来担任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既可以是全科医生,又可以是在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其他类别临床医师(含中医类别)、乡村医生及退休临床医师。鼓励各类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不同形式的签约服务,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医师加入家庭医生队伍,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开展签约服务。家庭医生既可以个人为签约主体,也可组建团队提供签约服务。
1.基本医疗服务
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指导等。包括一般诊疗服务、血压、血糖、心电图等。
2.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病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提供避孕药具和健康促进行动等。
3.健康管理服务
对签约居民开展健康状况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健康管理周期、健康指导内容、健康管理计划成效评估等,并在管理周期内依照计划开展健康指导服务等。如重点疾病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4.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可干预危险因素、传染性疾病预防等健康教育知识。
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季节特点、疾病流行情况等,通过门诊服务、出诊服务、网络互动平台等途径,采取面对面、社交软件、电话等方式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等。
5.优先预约服务
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预约、现场预约、社交软件预约等方式,家庭医生团队优先为签约居民提供本机构的专科科室预约、定期家庭医生门诊预约、预防接种以及其他健康服务的预约服务等。
由家庭医生转诊,签约患者可以预约的形式优先到上级医院专科就诊。上级医院向家庭医生开放一定数量的号源。
6.优先转诊服务
根据签约患者病情,家庭医生帮助其转诊到上级医院住院。上级医院向签约居民提供转诊便利。
家庭医生团队要对接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相关转诊负责人员,为签约居民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提供预留号源、床位等资源,优先为签约居民提供转诊服务。
7.出诊服务
在有条件的地区,针对行动不便、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团队可在服务对象居住场所按规范提供可及的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指导及家庭病床等服务。
根据相关规定,在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服务规定前提下,提供家庭病床、居家相关医疗、护理及远程健康监测等服务,产生费用按医保相关政策报销。
8.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服务
有条件的地区,可为有实际需求的签约居民配送医嘱内药品,并给予用药指导服务。
9.长期处方服务
家庭医生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为病情稳定、依从性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酌情增加单次配药量,延长配药周期,原则上可开具4—8周长期处方,但应当注明理由,并告知患者关于药品储存、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不适随诊等用药安全信息。
10.中医药“治未病”服务
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提供中医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面向十大重点人群,逐步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十大重点人群: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困难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一般人群:除十大重点人群以外辖区内常住居民。
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医疗服务时,或医务人员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服务时,或辖区居民自行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签约。
家庭医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但要分情况,上门服务不是必须的。
要不要提供上门服务需要评估,针对一些行动不便、高龄的居民,比如一些需要创面换药的患者、临终病人、高龄老人,家庭医生团队一般会提供上门服务。
其他签约患者如不方便当面就诊,可通过家庭医生服务APP、微信与家庭医生沟通,家庭医生也有专用座机用来与患者进行电话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民法典宣传月|一分钟读懂民法典
下一篇:凶险的大“咯血”,介入来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