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麻醉周系列科普暨适宜技术推广活动
2022中国麻醉周
系列科普暨适宜技术推广活动
“你好,我是你的麻醉医生,我现在要开始麻醉了哦。”
“你好,手术已经做完了哦,你慢慢清醒过来,有什么不舒服可以喊我。”
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周为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为“敬畏生命,关注麻醉——无我,手术曾经痛苦难耐;有我,安全无痛得以保障”。
今年,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联合决定提出倡议:全国各省及地方麻醉学术团体积极行动起来,弘扬麻醉学科正能量,为患者及家人提供更多的专业帮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专业科普知识。
如今,健康中国需要更多更好的麻醉医生及优质服务。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全社会对麻醉专业的广泛认知和不断鼓励。
一
科普小知识
”
麻醉医生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他们却被誉为手术台上的“生命守护神”。手术有大小之分,麻醉却没有。麻醉学科作为现代临床医疗的枢纽环节与关键学科,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麻醉医生在手术室里干什么?
麻醉医生可谓“内外兼修”,他们首先要具备内外妇儿临床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扎实的麻醉技术和操作。身怀绝技的他们,配药、用药、插管、穿刺,生命体征监测都只是必备的技能,最为考验一个麻醉医生的,大概就是应对术中各种突发、特殊情况处理,特别是急救复苏处理。病人在“睡前”和“醒后”看到的第一个人,都是麻醉医生。除此以外,术前访视和评估,术后随访也是他们重要的幕后工作。
2
麻醉医生的“业务范畴”有多广?
广义上的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麻醉医生的工作不局限于手术室内。麻醉科作为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让病患在安全及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医学检查和治疗,包括无痛内镜(包括ERCP)、分娩镇痛、无痛介入手术、无痛不孕不育诊疗等等都是麻醉医生的手术室外工作范畴。同时,麻醉/疼痛门诊的存在,为疼痛治疗提供了专业的问诊和治疗。现代疼痛学科的发展突飞猛进,使过去许多临床医学中遇到的疑难疼痛问题得了到有效治疗。
3
麻醉医生到底有多重要?
麻醉医生要做的不仅是让患者“睡一觉”,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醒过来”。每一次的麻醉工作就好比一次需要严格把关的“航程”。术前“安检”,术中“护航”,术后“镇痛”,待到患者出院,这一趟“麻醉旅程”才算是安全落地。术中监测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生命体征稍有变化,麻醉医生就要做出最快的响应,“生命守护神”不是浪得虚名。
二
适宜技术推广活动
”
2022年“中国麻醉周”到来之际,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麻醉学相关知识,消除对麻醉的疑虑和对手术及有创检查的恐惧,理性认识术中、术后疼痛,了解舒适化医疗;结合广东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用于髋部骨折围术期镇痛的推广》、《超声定位在腰硬联合阻滞中的应用推广》、《分娩镇痛技术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推广》,3月26日,汕头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联合南澳县人民医院成功举办适宜技术推广活动。
会议由南澳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黄耀龙主持,列席代表的还有南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胜华,汕头市中心医院手术麻醉中心负责人郭春明、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吴萍,麻醉一区、二区副主任郑良杰、詹银周,以及手术麻醉中心派驻南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吴钿洁。随即由郭春明主任带来《汕头市分娩镇痛现状与我院经验分享》,陈剑钊医师带来《椎管内麻醉的超声应用》和马楚洲医师带来《超声引导腹股沟髂筋膜阻滞用于髋部骨折围术期镇痛》的精彩授课。理论授课后是超声workshop,由马楚洲医师和陈剑钊医师在手术室内进行技术演示。
郭春明主任授课
陈剑钊医师授课
马楚洲医师授课
超声workshop
超声workshop
麻醉医生正在成为医疗行业的有力保障。汕头市中心医院在2022年中国麻醉周走进基层,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麻醉知识,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响应多方号召,推进区域资源共享。
END
撰文:麻醉科刘妍纯
撰文:麻醉科刘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