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疑难危重诊疗中心联盟建设 | “救命神器”再建功!我院急诊科联合多学科成功救治一例暴发性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日前,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联合血管介入科血管外科专业组、心内科以及超声医学科,完成我院首例独立操作的VA-ECMO,成功救治一名爆发性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阳春三月,生机勃勃,范先生却迎来了人生中的一场噩梦。入院的前五天,44岁的范先生出现乏力、咽部不适等症状,随后又出现胸闷、乏力以及越来越加重的呼吸困难,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心电图示V2-V4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及TNT明显升高,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情危重,遂转诊我院。
上机前患者情况
急诊科医生立即对其进行检查。经过全面仔细分析与评估,EICU副主任卢森荣认为患者存在心源性休克,大剂量升压药下仍然存在低血压、血乳酸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不到30%、纯氧通气下血氧仍只有80%左右,随时有生命危险。经讨论,急诊科的ECMO团队决定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技术实施抢救。
在医护人员紧密协作、相互配合下,历经超声引导血管穿刺、精准置管、顺利建立转流通路、预充管路、调节机器模式等环节,ECMO管路内的血液逐渐由低氧的暗红色转化为富含血氧的鲜红色,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也从80%迅速升高至97%以上,血压逐渐稳定,未出现恶性心率失常,ECMO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ECMO护理小组正在操作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
超声引导下置入VA-ECMO导管
超声诊断科副主任卢来顺为患者做床旁超声评估血管情况
上机后患者情况
ECMO治疗有序进行,经过循环维护、精准抗凝、液体管理、内环境平衡、积极抗炎、免疫调理、感染防治、镇静镇痛、营养支持等环节,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调控、严密监测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患者ECMO辅助治疗第5天,经多学科联合会诊,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已达到撤除ECMO治疗的标准,遂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成功撤除ECMO。患者入院第9天,生命体征稳定,转出EICU至心内科继续治疗。
患者至手术室撤机
患者及其家属送上锦旗表达感谢
暴发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功能受损,根据发病时间和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和隐匿性心肌炎。
一般性心肌炎一般1~2周可治愈。而范先生被诊断的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发展极其迅速,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并进行救治,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
暴发性心肌炎最初症状与感冒相似,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随后很快出现心脏衰竭,肺、肝脏、肾脏等多个脏器管功能衰竭。暴发性心肌炎常“侵袭”像范先生这样的青壮年,一开始出现乏力、咽部不适等,随后出现的气促胸闷便是它的主要表现。因此,如果自觉感冒,症状不断加重,且出现严重的乏力或胸闷等症状时,需要格外小心。
如何预防心肌炎
1
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导致心肌炎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病毒,所以只能尽量减少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的机会。在感冒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勤洗手,减少病毒入侵的几率。
2
感冒后注意休息
如果不小心感冒了,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轻心脏负荷,避免过度疲劳,更不宜吸烟,酗酒。
3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4
增强锻炼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病毒感染。
VA-ECMO
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它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因此也被称为阻击死神的“神器”。
这是继VV-ECMO治疗以来,我院开展的首例VA-ECMO治疗。与之前VV-ECMO治疗不同,VA-ECMO治疗是从静脉端引血,经膜肺氧合后从动脉端回输,为患有可逆性循环衰竭、但肺部能满足氧合需求的患者提供循环支持,让患者心脏得以休息和恢复。常以股静脉为引血管,股动脉为供血管。适用于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爆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等。
VA-ECMO
急诊科主任郭舜奇介绍,“ECMO治疗作为一项用于治疗重症的医疗急救技术,能够在重症病人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时,提供病人持续的体外呼吸和循环功能,以维持重症病人的生命,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ECMO治疗的娴熟开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作为支持,整个治疗过程中对医疗及护理要求极高,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2021年以来,我院的ECMO团队已独立完成四例救治,标志着急诊科急危重病救治能力迈上新台阶。
END
供稿:急诊科吴斯莉
供稿:急诊科吴斯莉
编辑:李佳燕
审核:医务科、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