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多位专家入选国家杰出医师、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一届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名单,共评选出100位“国家杰出医师”、200位“国家优秀青年医师”。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旨在加强卫生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长期在医疗卫生一线工作、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各省(区、市)等初选部门推荐、网络函评、会议评审,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财政部审定、人选公示等程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位专家入选“国家杰出医师”:代谢内分泌科周智广、血管外科舒畅;3位专家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医师”:骨科刘傥、泌尿外科李源、肿瘤科吴芳。
【国家杰出医师】
代谢内分泌科周智广
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医师,湘雅名医。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副会长等。曾任中国医师协会代谢内分泌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周智广专注糖尿病免疫诊治和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率先建立了8种胰岛自身抗体的国际标准化检测技术,提出了自身免疫糖尿病诊断标准新方案;揭示了中国自身免疫糖尿病的患病现状、遗传背景与连续疾病谱特征,牵头制定了首部和新版《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LADA诊疗的共识》;发现雷公藤多甙、罗格列酮、维生素D3、西格列汀等四类作用机制不同的LADA口服治疗药物,全球首次开展脐血调节性T细胞临床试验治疗1型糖尿病;创新采用脐血干细胞“教育”自体免疫细胞,治疗了来自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44例患者,使胰岛功能减退延缓29%,为自身免疫糖尿病早期干预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新途径。创立了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牵头发起了国家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中心(DPCC)、中国1型联盟标准化综合管理中心(CARE)、中国糖尿病精准医学计划(PDC)建设项目,为基层糖尿病防控提供了新路径。组织召开了19届湘雅国际糖尿病免疫学论坛;竞争性获得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大会主办权,担任大会主席,使该会议25年来首次进入中国,开创了国际糖尿病免疫学领域的新格局。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2004年、2011年)。牵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港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94名。获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6)、中国青年科技奖(1997)、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2)、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2014)等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血管外科舒畅
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血管中心二病区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国家外周血管介入技术质控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舒畅以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大血管疾病为临床工作重点,先后完成了各类国际国内开创性手术20余种,率先在国际上开展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门静脉取栓+皮下埋置肝素泵治疗门静脉血栓,外伤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层裸支架腔内修复术,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晚期妊娠腔内修复术。主刀大动脉疾病微创诊疗量9000余例,全球领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烟囱”技术微创修复累及弓部血管的主动脉夹层,开窗性支架腔内治疗弓部破口的疑难主动脉夹层,大大降低了以往该类危重疾病开胸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在国际率先报道“单烟囱”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的中国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双烟囱、三烟囱、潜望镜技术,完成世界最大组烟囱技术微创重建弓部分支动脉病例,达400余例。在国内率先报道“体外开窗”技术完整保留头臂三分支血供,研发支架自显影(SF)体外开窗技术,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刀进行了当地首例“支架自显影体外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舒畅牵头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脉弓Longuette、C-Skirt“裙边”支架,主动脉弓一体式三分支“凹槽”覆膜支架(Concavesupra-archBranchedStent-graft)系统,居世界领先地位。
舒畅致力于复杂主动脉疾病微创技术的国际化推广。受邀在全国20余省、市、自治区,250多家医院进行会诊及手术,赴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21个国家进行手术演示200余台。作为大会主席、主旨演讲专家,连续多年主持中国血管大会、参与美国外科学院年会、欧洲血管外科年会、美国Veith国际血管论坛、CICE等国际性会议并进行手术直播演示。在国内、国外为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南亚的25余个国家培训专科医师276余人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骨科刘傥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医师,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外科(外科教研室)主任、骨科副主任、骨病与骨肿瘤专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保髋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学组组长,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保髋保膝学组组长。
刘傥长期扎根临床一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围绕“骨不连和骨缺损修复重建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保髋治疗”、“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等骨科难治性疾病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导师张湘生教授、黎志宏教授带领下,构建了骨不连、骨感染专病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创新性采用“不暴露骨折端、不植骨、外固定支架加压骨折端”治疗骨不连,打破了骨不连需切除硬化骨、清除骨不连断端间组织、打通骨髓腔、修复骨缺损,一般需行植骨和内固定的常规治疗模式,使3000余患者获益,优良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面向精准外科的解剖学研究,改良了髋臼周围截骨术(PAO)的手术入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效缩短了初学者对PAO手术的学习曲线。聚焦精准微创与加速康复外科,优化了骨盆与骶骨肿瘤精准切除与重建策略,显著提高了患者疗效,通过举办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学习班和学术巡讲,推动了湖南省恶性骨肿瘤诊治水平的提升。
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JBoneJointSurgAm、JBoneJointSurgBr、BoneJointJournal等发表高水平临床论著40余篇,授权专利5项,编译书籍5部,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泌尿外科李源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医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兼泌尿肿瘤专科主任。
长年深耕临床工作一线,临床研究领域专攻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肾上腺疾病/腹膜后肿瘤的机器人、腹腔镜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参编中国泌尿外科学界最重要的著作《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参与制订中华医学会2022-2024版《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均为膀胱癌方向),省部级课题2项。兼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CUA)青年学组副组长、CUA肿瘤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等。
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做研究,开展了肾细胞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多个临床系列研究。完善补充肾肿瘤的保肾手术适应症,对降低术后局部复发起到重要作用;医工结合开发系列纳米药物,为治疗不同分期膀胱癌提供新思路;协作完成CXCR4PET/CT对比肾上腺中央静脉采血诊断原醛症的前瞻性研究,为无创定位手术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AdvMater、ACSNano、IntJSurg、ACSApplMaterInterfaces、AnnSurgOncol等国际著名期刊,总影响因子178分。前瞻性研究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成果发表在前列腺疾病权威杂志ProstateCancerProstaticDis,并且该论文被评为2019年度亚洲最佳研究(“BestofAsia2019”)。培养的研究生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湖南省及中南大学优秀毕业生、湖南省及中南大学优秀学位论文。
以牵头人或主要参与者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湖南医学科技奖一等、二等奖,中南大学临床研究与医疗新技术成果二等、三等奖。
肿瘤科吴芳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医师,湖南省优青,湖南省卫健委高层次人才,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中国访问医师协会主席。担任肿瘤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沙市胸部肿瘤防治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兼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期及预后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及中国临床肿瘤协会等专委会常委或委员。
吴芳长期致力于肺癌等胸部肿瘤精准诊疗,参与制定第十版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参编肺癌诊疗相关指南及共识12部,聚焦临床瓶颈问题,整合多学科优势资源,牵头发起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13项,并深入开展基础及转化研究,取得了系列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以独立通讯作者在NatureMedicine等期刊发表代表性论著,首次为情绪压力导致肿瘤免疫治疗抵抗提供前瞻性临床证据,创新性构建心理-生物联合疗效预测标志物,并制定心理-生物联合治疗新策略;揭示早期肺癌免疫治疗抵抗的免疫微环境特征,建立复发转移预测模型,成果写入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专家共识。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优青等多项项目,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论文31篇(独立通讯27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湖南省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优秀典范专家等奖励。受邀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欧洲内科肿瘤学会年会(ESMO)年会、世界肺癌大会(WCLC)、国际生物医学科技科学论坛(iABS)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口头报告15次。
来源:人力资源部作者:郑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