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日记】医生不是万能的,但我们会全力以赴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作
为父母你是否有这些烦恼:宝宝不喝牛奶、不爱吃鸡蛋,或者拒绝蔬菜,再或者一见到猪肝就噘嘴……儿童挑食不仅直接导致营养不均衡,抵抗力免疫力受影响,可能还会影响其一生的饮食习惯。“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节日快乐!”伴随着高亢的肺腑之言,学生代表们怀着恭敬之心来到老师面前,双手奉上象征感谢的鲜花,深深地鞠上一躬。“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节日快乐!”伴随着高亢的肺腑之言,学生代表们怀着恭敬之心来到老师面前,双手奉上象征感谢的鲜花,深深地鞠上一躬。
在医务工作者看来,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夜晚。来往穿梭的家属,眉间凝重的患者,在抢救室泛白的灯光下,无论是神情专注的医生,还是一脸疲惫的护士,分工逐一完善着手头的工作,看似安静的病区,透露着有条不紊的繁忙。
院前120锐声而入的警报,打破了短暂的宁静。“什么病人?”值班护士组长似乎是自言自语的询问,轻轻叹了口气,便起身准备抢救物品。对于急诊科久经沙场的护士,听到警报便迅速进入状态,转运平车、气管插管包、呼吸机配件、静脉通道组件等一系列生命支持设备有条不紊,严阵以待。
不一会,平车推着一名头部被纱布完全包裹的中年妇女进入抢救室。“伤者女性,车祸伤,头部损伤较明显,头皮裂伤出血重,目前压迫止血,神智清晰……”院前急救的医生边走便开始向当班医生交接病情。
今夜的抢救室当班医师叫宋逸松,是急诊医疗团队中再平凡不过的一名医师。听到大致描述后便迅速检查伤者。头部包扎的纱布渗出一些血迹。“完善头部CT没有?有颅内出血吗?”他问道。“目前不清楚”院前医生摇摇头:“直接从车祸现场转运来院,没有进行影像学检查。但是一路上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只是头皮裂伤比较厉害,只能进行简单的包扎。”
通过初步的询问和查体,宋逸松判断病人伤情应该暂时不会威胁生命,损伤以头部为主。“病人需要优先完善一个颅脑CT,排除外伤所致出血,”他向家属解释:“头皮的伤口渗血不多,确定病情稳定我们缓一步再处理。”
“好的好的,医生您赶紧安排。”随行的几个家属迅速的回答,语气略带焦虑。
转移病人过床,心电监护,完成生命体征记录,拟定相应的检查申请,初步予以止血止痛治疗。“用上药就赶紧把检查做完回抢救室。”护士组长接到医嘱后点点头,神色之间似乎松了口气,病人不太重,应该很快可以处置完毕。
短暂的忙碌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120刺耳的警报由远及近再次传来,刚坐下的护士嗖的弹起来。抢救室的这种节奏他们已经见怪不惊。还没来得及准备物品,院前便推着病人闯入抢救室:“赶快!病人没有呼吸。”转运医生用呼吸球囊不停的人工通气,焦急的交代病情:“可能是脑出血,到达现场病人呼吸微弱,转运中呼吸暂停。氧饱和起不来。”
“呼吸机准备,气管插管准备……”急诊医生对于这种情况,处置已经烂熟于心。一边引导抢救,一边下达医嘱。一瞬间,抢救室所有人员都飞速运转起来。
全体急诊人员严丝合缝的配合,不到10分钟气管插管完毕,氧饱和升至正常水平。
“病人病情非常严重!”宋逸松完成抢救评估后跟家属沟通:“目前出血可能性很大。没有自主呼吸,需要我们的呼吸机支持。我们在下一步检查确定的过程中具有极大风险!”
“医生,我们的病人回来了。”之前那个头外伤的家属趁着讲话的缝隙插进话来:“可以帮我们看看病人检查的情况吗?”
“好的,我空了马上给你们看看。”宋逸松手不停的书写着知情同意书、开具急查、急救药物,来不及回头便回答道。
“宋医生,插管的病人血压不好。”护士紧急汇报:“血压下降到70/40mmHg。”病人情况愈发危急,抢救室再次加快运转。深静脉置管准备,双通道建立,快速补液维持,抢救药品调配。
复测血压80/50mmHg。“准备置管。”
“宋医生,我们的病人脑壳摔坏了吗?”车祸伤的家属一脸期盼的望着值班医生。“头上还是在出血。”他们停了一下,焦虑的补充了一句:“出了好多血哦。麻烦帮我们看看吧。”
抢救室的工作繁忙而责任重大,每一个家属都在焦躁和不安中等待。对于急诊医生来讲,已经见怪不怪了。“大姐你不要着急,你的家属比较稳定,我目前抢救的病人非常危重!”宋逸松说到最后一句用了连续的重音符强调:“我需要优先处置。”
看着老老实实站到远处遥望的家属,他们眼神中不安又有些委屈。怎么办?抢救的病人生命危在旦夕,完善检查的病人家属又焦虑不安。患者出血较多的状况需要关心,家属的情绪也需要安抚。
再次复测血压90/50mmHg,趁着抢救病人血压短暂恢复的片刻,“准备深静脉组件、肝素、麻醉药品,持续液体输入维持血压。黄医生,你跟我来。”宋逸松喊道。
黄医生是规培组的住院医师,抢救病人时协助抢救。车祸伤患者的头皮初步看裂口有两处,出血已经缓和。“裂口比较多,出血还好。”宋逸松短暂检查伤口后分别安排着:“黄医生你先尝试替患者清理伤口进一步检查创面,查看一下头部CT如果问题不大,推病人至清创室缝合。家属不要着急,我让医生先给你们初步探查止血。我抢救完病人,迟一步再来给你们处理。”家属点头表示理解:“麻烦你们了。”
抢救病人置管完毕,暂时稳定转入监护室。宋逸松擦了擦头上的汗。墙上的时钟已是凌晨2点。黄医生还没有返回抢救室,应该是遇到了麻烦。来到清创室,黄医生面露难色:“宋老师还是你来缝合吧。”地站灯强烈的光照将患者头皮显示得一览无遗,头发剪掉清创完毕,暴露三条裂口犹如张开的血盆大口。远比初步评估的情况严重得多。
经过接近一个小时的清理缝合,才将整个头皮对合完整。家属焦急的等待告一段落。“头皮裂伤确实比看起来的厉害,部分头皮游离的部分很长,有感染坏死的可能,我们已经尽可能清理和对合完整。每天换药观察一下,如果后期有异常,我们再想办法进一步处理。病人颅内出血量比较少,需要在我们这里观察几天,有问题可以随时反应。”宋逸松翻着缝合前后的伤口照片给家属详细的讲解和告知,尽管已经深夜3、4点钟了,家属依旧非常仔细的聆听,不断的点头表示理解。
万幸,经过留院观察每日换药和查看,第四天患者头皮愈合便十分良好,患者的头皮外观看起来几乎没有明显的异常。患者和家属每每看到宋逸松经过都亲切招呼:“宋医生,我恢复得很好很快,真是谢谢你了。”
出院那天,患者托家属再次来表示感谢,家属说道,感谢你们照顾和治疗,病人愈合得很好,出院以后还要来当面致谢。宋逸松表示,病人恢复得好,对我们的付出就是最大的慰藉。也感谢你们的理解和信任。
常常去帮助,有时会治愈。急诊的工作,抢救病人义不容辞,但是照顾病人,抚慰家属也需要时刻上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支持,必能不负所托,共同捍卫健康的城墙。
来源|急诊科
编辑|税碧娟陈薪宇
审核|陈正义孟祥贺上一篇:【疫线传真】车载CT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