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95岁抗美援朝老战士心脏手术康复出院
“是医生的精益求精,是护士的全心全意,是专家团队那份对患者的责任和对职业的热忱,把我从病魔手中抢了回来!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4月1日,95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罗爷爷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复查时,向医护人员表达了自己最诚挚的感谢。
事情回到去年12月16日上午,心血管内科紧急收治了一名高龄患者,随即进入重症监护病房(CCU)住院治疗。据家属说,老人在家中突感胸前区及后背剧烈疼痛,且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缓和的迹象。为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家属立即驱车带其前来我院就诊。经心血管内科专家仔细检查与综合分析,确诊为心肌梗死。
经过几天住院治疗观察,罗爷爷的疼痛症状逐渐缓和,但就在如何开展下一步治疗时却陷入两难: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但考虑罗爷爷已是95岁高龄,本身又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很大。倘若放弃手术,则病情无法得以根本改善。一时间,罗爷爷、家属、专家都面临着巨大压力。
针对罗爷爷的特殊情况,心血管内科成立了以科室主任吕湛,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罗勇,科室副主任杨颖,护士长何江,副护士长方杰、杜倩及医生蒲丽君、曾建辉、宦途俊、王玉兵等为成员的医护专家小组。经多次研讨,并与罗爷爷及家属积极协商,最终就手术治疗达成共识,决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IVUS及支架植入术。
2022年1月6日上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等待,罗爷爷完成手术,手术医生满怀喜悦告诉他:“手术顺利!”这次手术不仅让罗爷爷的病情转危为安,更创造了我院在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患者超高龄段的新纪录。
在术后休养的日子里,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关怀让罗爷爷印象深刻。“在我住院的二十多个日夜里,医生们随时到我床边问询身体近况,如有异常便用仪器检查,捕捉我身体微小的变化,随时调整适合我的治疗方案,可谓是真正做到了‘望、闻、问、切’,医风医德兼备。‘护士天使’们更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每天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个病房,勤勤恳恳。每个清晨与夜晚,在我无法起身时,她们用棉签蘸上漱口液为我清洁口腔;在我早晚服药时,将药递至嘴边,将温度适宜的开水递至手边;在我久卧病床无法清洗时,替我用热毛巾擦背洗手……如此种种,无以言表,唯有感激!”这一切都让罗爷爷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久而久之,科室里的年轻医生、护士们和罗爷爷成了“忘年交”。在病床前,罗爷爷常常和他们谈起年轻时的故事,大家这才了解到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
“1950年我参加抗美援朝,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在冰天雪地中匍匐,这是我前半生最大的挑战。而现在,我的挑战就是和疾病作斗争。”罗爷爷坚强、乐观的精神不仅鼓励了病友,也感动了科室的医护人员,“这种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倍感激励、自豪!”
2022年1月10日,正值寒冬,这一天对罗爷爷和家属来说却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他终于康复出院了。
“是医护团队的努力付出,是党和国家的制度保障,让我能够看到2022年的早春。我和他们素未相识,他们却对我尽心尽力,我只是他们漫长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过客,而他们却是守护我生命的卫士!”重获“心”生的罗爷爷,在感谢信中写下了这饱含深情的一段话。
策划制作:
————
————
作者:敬卓之孙丹
摄影:敬志刚
编辑:陈劲宏
编辑
:
陈劲宏
审核:向林
审核:向林
审核:
向林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宣传部
-
新媒体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