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专访】守护新生命,做患者人生的“修复师”!他们把热爱当成工作!
他用父亲般的坚毅与耐心,守护新生、守护希望!
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儿
并不是每一个都是“幸运”的。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林才
在儿科领域用心守护孩童的健康。
1999年毕业后,林才从事儿科医生工作,受组织安排2016年以来专职从事新生儿科工作,虽然新生儿专业“资历尚浅”,但他用父亲般的坚毅与耐心,关爱着每一个稚嫩的生命,用天使般的爱心,践行着对患儿及其家属的诺言,用全心全意的奉献诠释了一名新生儿科医生救死扶伤、为患儿服务的天职。
关关难过关关过
撑起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在新生儿重症病房,
弱小的生命躺在保温箱中,
他们也许刚刚经历过一场生死竞赛。
林才身穿“红大褂”,
对双手进行消毒后,
打开暖箱,细致查看患儿的情况。
▲图中左一为林才。
林才对这些步骤烂熟于心,
但他不会放过每个细节,
如果有病情的变化,
就会立即处理。
看到患儿转危为安,
林才会温柔地笑着,
跟他们说一声“加油”。
作为守护生命第一道防线的新生儿科,他们在分娩现场就已准备就绪。早产儿出生后要面临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等重重关口的挑战。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早产儿并发症风险,新生儿科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危重症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
▲林才对科内人员进行业务理论培训。(此为疫情前拍摄)
在危重新生儿的治疗护理中,
反复穿刺不可避免,
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
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一定的操作难度,
新生儿科通过脐静脉置管与PICC联合应用,
无缝连接为早产儿提供生命营养通路。
早产宝宝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的功能、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喂养。面对着棘手的喂养情况,林才会鼓励早产妈妈坚持母乳喂养,耐心向她们解释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好处。新生儿科构建起完善的早产儿NICU母乳喂养模式,以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还定期对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林才用
“关关难过关关过”
来形容
一位新生儿医生的日常,
但每次看到患儿从危重症变得健康,
恢复到正常婴儿的状况,
林才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这些小孩终于能健康地去看这个世界,
去认识这个世界。
手机随时oncall
做患儿父母贴心人
林才的手机一直都处于开机的状态,
他经常与患儿父母沟通:
“今天宝宝很厉害,能喝到30ml的奶”
“今天宝宝很厉害,能喝到30ml的奶”
“宝宝黄疸值已经差不多降到正常值,我们要有更多信心”
“宝宝黄疸值已经差不多降到正常值,我们要有更多信心”
……
……
除了是一名新生儿科医生外,
林才还担起科室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桥梁。
因为院感管理,很多家长面临着与孩子短暂的分离,难免会产生焦虑、担忧、低落的情绪,这时候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积极的交流。
对此,
新生儿科建立了专属的微信群,
林才一有时间,
就会把患儿的状况告诉家属,
即使在休息日,
手机一响,他都会马上回复。
▲新生儿科收到了患儿家属送来的锦旗(此为疫情前拍摄)
除了沟通,
抢救也要随叫随到。
↓↓
4月6日深夜11点
救护车的声音打破了值班室的宁静。一个仅出生了6天的新生儿因“极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由四会某医院转入市一医院新生儿科,急需进行新生儿换血术,否则很可能会留下严重脑损伤后遗症。
从四会到端州,展开一场生命保卫战。林才紧急联系血库立即备血,另一方面在保证多面光疗的同时给患儿开通外周动静脉,经过有条不紊的各项术前准备,凌晨4点开始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换血过程中还要严密监测患儿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既不能快,也不能慢,一分一秒都要谨慎。2个多小时后,为患儿换掉了全身血容量2倍的血(550毫升),手术顺利结束。患儿儿总胆红素降到正常,转危为安,这时候他才松了一口气。
从四会到端州,展开一场生命保卫战。林才紧急联系血库立即备血,另一方面在保证多面光疗的同时给患儿开通外周动静脉,经过有条不紊的各项术前准备,凌晨4点开始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换血过程中还要严密监测患儿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既不能快,也不能慢,一分一秒都要谨慎。2个多小时后,为患儿换掉了全身血容量2倍的血(550毫升),手术顺利结束。患儿儿总胆红素降到正常,转危为安,这时候他才松了一口气。
患儿的情况不断好转,
林才会第一时间把好消息
告诉患儿家属。
林才说:
我们把宝宝当成自己的小孩,他们健康了,肯定是高兴的。
顾全大局
为科室发展不遗余力
全身心投入到新生儿科的林才,
见证着科室一步步发展。
新生儿科作为市一医院高水平医院的建设科室,2011年获广东省卫健委评为
广东省临床重点新生儿专科
。2020年开始高水平科室的建设,在柔性引进人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越秀院区新生儿科主任叶秀桢教授的指导下,设立了早产儿综合管理和新生儿营养、呼吸、感染、神经等5个亚专科,林才在其中担任专科小组长,在临床诊疗中实施,开展了脐动静脉置管术、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等技术。今年1月份,还被市卫健局评定为
肇庆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
▲林才与科室人员开会讨论中(此为疫情前拍摄)
作为肇庆市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心,新生儿科近年来正积极完善早产儿宫内转运流程。对于可能分娩的早产儿,启动新生儿科、产科等多学科会诊,共同协商胎儿娩出时机、分娩方式及娩出后备选的应急预案等可能的处理方案。只要有需要,林才和其他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就会在分娩现场等候,抓住时机抢救新生儿。
累,
贯穿于林才的工作中,
但爱却充溢着整个科室。
林才坚定地说:
这些呱呱坠地的婴儿,是新生的力量,我们愿意充当他们的保护伞,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把热爱当成工作,做患者人生的“修复师”
康复,
这是一门新生且庞大的医学,
它涉及人体方方面面,
尤其是近几年,
随着康复医学不断发展,
康复医生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与康复医学中心主任罗健,
将中医康复与西医进行融合,
致力做患者人生的“修复师”。
1988年,罗健从广州医学院针灸系毕业,从事针灸中医的工作。从医过程中,罗健运用中医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疗效显著,但同时他也发现仅仅中医康复很难达到更深层次的康复作用。
怀着对康复医学的热爱,2001年,罗健前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龙氏手法。2006年调到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后,他全面接触康复知识,并在2008年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康复学一个月,带回先进的康复技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接触到现代康复知识后的罗健,认识到康复对患者的重要性。而康复医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技术不断细化,由原来的神经康复、骨科康复逐渐扩大到各个专科,包括呼吸、心脏、消化、内外妇儿肿瘤等各专科。
病人的康复,可以说是生命最后的堡垒,“把病人交给我们康复科,这意味着我们就是重塑他们人生的重要一员,责任重大,帮助他们重获人生,就是我们的职责。”罗健说道。
来到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后,罗健全身心投入科室建设中,遇到不懂的内容,他会查阅大量资料,与其他康复师共同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细致的康复计划,陪同患者一起走过这条康复治疗之路。
罗健说,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很重要。虽然医生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但东学一门、西学一门是很难能学精的,只有抱着热爱的态度坚持学习一门技能,才能做到极致,康复也是如此。对此,罗健平日除了管理科室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门诊坐诊,期间他心无旁骛,有时甚至忘记下班时间。
让罗健感触的是,在接触的康复患者中,有些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却因为不懂事而失去整个人生。
罗健回忆道,当时有一位叫小宇的18岁小伙子,在农村开摩托车时不慎被卡车撞到,导致双侧大脑额叶脑挫伤,多发颅骨骨折,手术后的小宇变得言语不清、认知困难,记忆力、反应力迟钝。“他的父母非常伤心,希望我们能救救他。”面对身心交瘁的患者和心灰意冷的家属,罗健感到很揪心,他希望能帮助这位年轻人。在康复过程中,罗健每次都亲力亲为地指导,即使工作忙,他也会给小宇加油打气:“今天有很大进步啦,再继续努力。”经过中西医康复治疗后,小宇基本恢复生活,能从事简单的工作。但小宇依然面临不少难题,由于身体残缺,很多工作都做不了。最后,在罗健及医院的帮助下,目前小宇在该院阅读室当一名图书管理员。小宇非常感激罗健以及康复科的成员对他的不离不弃,让他重拾人生。
罗健认为,对待患者要有耐心,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康复科室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每逢元旦、元宵、中秋节,这里都会热闹非凡,康复师与患者及家属一同吃水果、玩游戏,还教患者学一些日常生活技能。罗健说:“活动也是康复的一种,让患者能够在治疗中感受到爱和动力,慢慢融入生活中。”
▲罗健主任正在鼓励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患者。
“没有康复参与的医疗是不完整的。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是同样重要的学科,如果光救命不进行康复,就会导致生活质量低下,甚至会拖垮整个家庭。医者的责任是不仅让患者能够快乐健康地活着,还要活得有质量。”罗健说。
2018年成为肇庆市首批医学骨干人才、2019年评为肇庆市第二批高层次人才(C类),同时也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罗健不仅对自身要求高,对科室发展也十分上心,从刚开始只有10人的康复科,如今已发展成45人的团队。该院康复医学科于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这是他多年来潜心于康复医学领域的最佳印证。
作为学科带头人,罗健深感责任重大,按照高水平医院建设要求,他的目标是打造“粤中西区域先进水平康复中心”,以高水平医院建设、创建成为本科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和等级医院复审为契机,狠抓本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专科联盟后,加强了成员间的交流,定时派出康复师“走出去”进修学习。
康复医学科还重点发展吞咽和认知障碍康复中心”和“运动疼痛康复中心(脊柱侧弯)”“产后盆底康复”和“疑难疾病康复”亚专科,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在门诊打造“疑难疾病传统康复中心”,运用中药与针灸等康复方法重点研究失眠、中风、肿瘤及妇科等疑难疾病诊治,使其达到粤中西部区域康复医学领域先进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康复这条道路上,
罗健用“执着”来形容自己,
但他愿意充当这些患者的人生“修复师”,
帮助他们健康地重返社会,
自信地活着。
来源|康复医学中心、新生儿科、健康肇庆、西江日报
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