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肺癌指南解读(危险因素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2022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肿瘤相关诊疗指南,现在和大家一起解读一下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78.7万例,其中男性52.0万例,女性26.7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0.0%。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均位列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肺癌死亡率在44岁以前的人群中处于较低水平,45岁以后快速上升,80-84岁达到峰值(416.0/10万),其后有所下降。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肺癌各年龄段死亡率趋势相似。所以我国对于肺癌的防治仍是任重道远。
今天先讲讲肺癌的危险因素
1.吸烟和被动吸烟
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香烟在点燃过程中会形成60余种致癌物。烟草中的亚硝胺、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苯并芘等,是对呼吸系统致癌性很强的物质。
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在一项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吸烟人群与肺癌的研究文献进行的Meta分析显示,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为不吸烟者的2.77倍(比值比:2.77,95%置信区间:2.26~3.40)。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将年龄≥50岁,吸烟史≥20包/年的人群视为肺癌高危人群。我国国家癌症中心于2020年发布的《中国肺癌筛查标准》以及2021年最新发布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中,将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的人群视为肺癌高危人群(注意:我国未限制年龄)。
除了吸烟以外,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被动吸烟也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见于女性。被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报道。Stayner等在2003年对22个工作场所烟草暴露与肺癌危险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表明,非吸烟工作者因工作环境被动吸烟肺癌的发病危险增加24%(相对风险率=1.24,95%置信区间:1.18~1.29),而在高度暴露于环境烟草烟雾的工作者的肺癌发病危险则达2.01(95%置信区间:1.33-2.60),且环境烟草烟雾的暴露时间与肺癌有非常强的关联。
因此,我国将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的人群也视为肺癌高危人群。
另外,对于室内煤烟包括炒菜时烟雾吸入的危害有时往往被我们忽略。
室内煤烟暴露是肺癌的危险因素。Zhao等对中国人群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室内煤烟暴露可使肺癌风险增加1.42倍(比值比:2.42,95%置信区间:1.62~3.63),使女性肺癌风险增加1.52倍(比值比:2.52,95%置信区间:1.94~3.28)。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在对国内外1995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探索COPD与肺癌关联强度的研究系统检索并进行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中,COPD患者患肺癌的风险分别是无COPD者的1.43倍(相对风险率:1.43,95%置信区间:1.14~1.81)和1.57倍(相对风险率:1.57,95%置信区间:1.20~2.05)。
3.职业暴露
多种特殊职业接触可增加肺癌的发病危险,包括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统造成辐射损伤,引发肺癌。含铀矿区周围氡含量高,而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砂、水泥及石膏等,特别是含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欧洲、北美和中国的三项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氡浓度每增加100Bq/m3,肺癌的危险分别增加8%(95%置信区间:3%~16%)、11%(95%置信区间:0~8%)和13%(95%置信区间:1%~36%)。
这些在家庭装修中要特别注意!
铍是一种碱性稀有金属,被广泛应用于航天、通讯、电子以及核工业等方面。铍和铍化合物已被美国国家毒物学办公室列为已知的人类致癌物。
镍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的金属元素。金属镍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例如镍精炼和电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1987年将镍确认为Ⅰ类致癌物。
4.肺癌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
肺癌患者中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这些发现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在对环境致癌物易感的人群和(或)个体中起重要作用。Matakidou等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肺癌家族史与肺癌的相对风险率为1.84(95%置信区间:1.64~2.05);林欢等报道了633例的肺癌家系调查,家系中有1个肺癌患者的调整比值比为2.11,2个以上的肺癌患者调整比值比达到4.49。在非吸烟者中则为1.51(95%置信区间:1.11~2.06)。目前认为涉及机体对致癌物代谢、基因组不稳定、DNA修复及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的基因多态性均可能是肺癌的遗传易感因素,其中代谢酶基因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是其中研究较多的两个方面。
这提示如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有肺癌,其后代在出生携带的基因就决定对环境致癌物较其他人群要敏感,但涉及的基因是复杂的,目前仍在研究中。
针对以上危险因素,我国发布了肺癌高危因素进行肺癌早筛的指南。
国家癌症中心于2020年发布的《中国肺癌筛查标准》以及2021年最新发布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中,建议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建议肺癌高危人群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①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②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③患有COPD。
④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至少1年。
⑤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整理:宣传科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肿瘤科
科室发展及人员概况:我院肿瘤科于2005年开科,现开放病床46张,专业技术人员24人,医师10人,护士1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1人,护士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
业务技术发展:我院肿瘤科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花都地区首先开展了肿瘤的规范性综合治疗,其中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深部热疗、肿瘤血管介入等多个项目填补了花都区医疗领域的空白;辅助技术如便携式化疗泵化疗、镇痛泵植入术、深静脉置管术、输液港植入术、PICC置入术等都已经在我科常规应用。另外,中西医结合采用不同剂型、多途径给药,如内服、外敷、直肠给药、静脉滴注、瘤内注射等手段。同时积极利用院内、院外资源,为患者安排放疗、消融、手术等综合治疗,最大可能地为花都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的治疗。
经过肿瘤科医护团队十五年的不懈努力,我院肿瘤科的区内外影响力逐步扩大,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近10年来,科室床位使用率持续超过100%。2017年通过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评审。
刘瑛
•肿瘤科主任,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上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师从著名肿瘤放疗学家陈龙华教授获博士学位。近年来致力于头颈部、颅内、胸部、乳腺及妇科肿瘤的放射治疗,擅长三维适形放疗及调强放射治疗等先进的放疗技术。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多学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科技基金课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各1项,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杂志(含SCI)发表论文6篇。
魏涛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全天、周日上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曾参与编写专著《肿瘤生物治疗学》。专业特长:临床多种实体瘤的诊治方案的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靶向免疫治疗等。
刘倩平
•肿瘤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员,广东省老年肝癌MDT委员,广东省基层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主持立项花都区科技局课题一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专业特长:各种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化疗、免疫,靶向,放疗、内分泌,疼痛等肿瘤综合治疗,尤其擅长晚期肿瘤的诊治,擅长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肿瘤诊治。
张成芳
•肿瘤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在肿瘤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注重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现任广东省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精准医学卫生经济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护理专科论文4篇,参与区级科研立项1项。
门诊地址:花都区新华路48号总院3号楼3楼
住院部地址:花都区新华路48号总院2号楼5楼
咨询电话:020-62935357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