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提醒:回南天不要盲目喝汤祛湿!
春雨时节,不少“老广”在这个时节都喜欢煲些“祛湿汤”或“祛湿茶”给家人喝。但湿有“内”、“外”之别,还有“寒”、“热”之分。想喝汤水祛湿,还是来先学辨病因、分证型再对症除湿。如果盲目祛湿,小心引起不适哦!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于天启教授表示,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所致。内湿是指湿从体内生发,多由脾虚以致水湿停聚所致,即所谓“脾虚生湿”。湿邪致病,可以是外湿、内湿单独致病,也可以联合致病,并且外湿内湿之间可以互相影响。从这一时节的门诊观察发现,一般就诊患者中内湿占多数。不少人起初可能只是外湿,错饮了过多清热解毒的凉茶或汤药,或食用了过多的生冷食物,但祛湿不当反伤了脾胃,导致脾虚运化水湿能力下降,湿滞内生,误入恶性循环。一般人如果分不清“内湿”“外湿”,可选用药性平和的材料来煲汤,最常用的是淮山、土茯苓、扁豆、玉米。于教授还提醒,煲祛湿汤前,最好先分清自己所受的是“寒湿”还是“湿热”。一般来说,“寒湿”者身体多有阳虚症状,平时较怕冷,喝热水感到更舒服,舌质比较淡或淡胖,苔多薄白或稍腻,口淡,甚至有口甜感觉;“湿热”者平时比较壮实,舌质红苔黄、厚、腻,口干口苦,大便黄烂、排便不爽,尿黄。
针对不同人群
于教授推荐了不同的祛湿汤方
可选用草豆蔻10克、扁豆30克、玉米100克、茯苓50克、高良姜15克等煲猪瘦肉或猪骨,起到温阳化湿功效。
可选用高良姜、扁豆加溪黄草30克、土茯苓30克以利湿清热,或直接煮溪黄草水来饮用,有祛湿、清热功效。
煲祛湿汤时不宜选太寒凉或燥热药材,可加适量补气养血汤料。可选用党参30克、大枣20克、枸杞子10克、淮山30克、生苡仁30克煲粥或煲汤,以起到益气健脾、淡渗利湿之效。
因小孩器官发育尚未完全,且脾常不足,煲祛湿汤选料用量不宜过多,宜考虑加健脾消食汤料。可选用淮山30克、玉米15克、芡实10克、山楂1个煲粥,以助消食和健胃、健脾利湿。
相关专家
于天启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血液科)负责人,美国国际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兼职博导。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民族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国家中医管理局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擅长:临床主张整体辨证、病证合参、衷中参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肿瘤疾病在内的内科疑难病症。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上午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骨伤科分院:周四上午
骨伤科分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路青竹大街22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区域中医血液病诊疗中心培育单位,是华南地区(广西、广东、海南)三省中医血液病临床、科研、教学的牵头单位,是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擅长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胃癌、肺癌、乳腺癌、鼻咽癌、肠癌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诊疗中心设有主任中医师1人、副主任中医师3人、主治中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临床与科研经验均丰富。中心建设有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血液病实验室、无菌层流室、远程会诊诊疗系统、细胞免疫治疗室等,并长期与国外传统医学合作交流。
来源:广州日报健康有约
校对编辑:连萌
往期文章推荐
2021年骨伤科传承与创新珠江论坛暨“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揭牌仪式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