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坚强,粤健康!省名中医教你呵护骨骼,预防骨脆脆!
为让更多人了解骨健康那些事,广东省名中医、我院骨科主任中医师黄宏兴特地开此栏目《兴道骨健康》,为广大读者解读。
近日,黄宏兴教授做客FM93.6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品牌节目《名医面对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名医面对面》视频回顾
01
骨质疏松是什么?
“骨松君”就是我们常说的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具有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二长(病程长、疗程长),一低(生存质量低)的特点,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02
骨质疏松在我国的现状
2019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而在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只有0.3%和1.4%根据骨密度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或患有骨折的患者正在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
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其中男性为10.5%,女性为13.0%。
03
最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
全世界每3秒钟就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04
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1►慢性腰背痛
2►脆性骨折
3►腰弯驼背
4►身高变矮
05
骨质疏松症怎么诊断?
DXA(骨密度)测量的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则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06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防治目标
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防治的主要目标。在青壮年时期,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步入中老年后,要维持骨量和骨质量,预防增龄性骨丢失;同时加强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协调性,避免跌倒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
01
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上应多吃钙和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蔬菜、鱼类、蛋类、豆腐、菌菇、燕麦、奶制品等。同时还应坚持低盐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保证充足日照,每天15~30min即能满足需要。
合理运动:日常运动应以负重、抗阻力运动和平衡训练为主,中年人以有氧运动为基础,配合全身肌肉力量训练,每周3~7次,运动量逐渐增加;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跳舞、骑车等中强度运动,以及哑铃、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力量训练。
02
骨健康补充剂
钙剂和维生素D是日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
成人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400IU(10μg)/d,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600IU(15μg)/d。
03
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促骨形成药、中药和其他治疗。具体药物使用需要根据骨质疏松科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后进行合理使用,切勿随意自行使用。
07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属“骨痿”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肾、脾、经络,其病机主要与肾虚、脾虚和血瘀有关,以肾虚为主,病机特点可概括为多虚、多瘀、多系统、多脏器、多因、多果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中肾虚是根本病因,脾虚为重要病机,血瘀是病理产物,“多虚多瘀”是其病理特点。黄宏兴教授团队经过多年临床及科学研究,认为应从肌肉、骨骼功能方面防治骨质疏松,根据肾主骨、脾主肌理论,提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则为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拥有“十味骨康口服液”和“壮骨强肌膏”两种院内制剂,在临床使用中疗效显著,研究结果提示:可以提高骨量,改善骨结构,提升骨生物力学性能方面,疗效与雌激素相当,并且能较好缓解临床症状,无副作用。
黄宏兴教授认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着眼点是整个身体,而不仅是骨密度!骨质疏松症理想的治疗模式:病症结合、中西结合!
专家介绍
中共党员、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尤其骨质疏松症、痛风性关节炎、老年骨病、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跌打损伤等骨科疾病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上午名医诊区
骨伤科分院: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来源:公众号“黄宏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校对编辑: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