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话养儿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由于春暖花开,所以要小心花粉过敏引起小儿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也要谨防春瘟,即各种春季高发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脑、猩红热、麻疹、痄腮、风疹等病。
一、起居养生
清明时节气候还不是很稳定,偶尔会有寒流侵袭,小儿肌肤薄弱,易受病邪侵害。建议日常注意居室通风,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有哮喘或者过敏性鼻炎病史的小儿尤其要注意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园或植物园,如一定要外出,也应减少与花粉的接触,最好戴上口罩;出行时应选择好时间,一般来说,中午和下午是空气中花粉飘散浓度较高的时间,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平常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另外,因为“清明时节雨纷纷”,所以要带好雨具,避免淋雨受寒。
二、饮食宜忌
在我国南方,清明常有食用“青团子”或“艾糍”的传统。其中,“青团子”及“艾糍”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艾叶,艾叶味苦、性辛温,宜人肝、脾和肾,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是春季疏肝顺气的良药。另外,清明时应慎食“发物”,包括带鱼、虾、螃蟹、鸡肉、鹅肉、牛肉、羊肉、狗肉等,可适当多食荠菜、燕麦、荞麦、扁豆、薏米、花生、黄豆、银耳、山药等。
三、运动养生
清明时节进行户外活动时,最好选择天气晴朗时及空旷通风的地方。运动方式主要是散步、登山、慢跑、踢毽子、打篮球、跳绳等。运动时要量力而行,不宜做运动量过大的活动。
四、食疗药膳
材料:鸡蛋一个,荠菜4两,适量食盐、食用油。
做法:荠菜洗干净,切段备用。锅中烧开水,加入少量食用油,放入荠菜,水沸后打入一个鸡蛋,片刻后放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安神。
材料:鳄鱼肉30g(干品),瘦肉30g,大米30g,陈皮2g
做法:鳄鱼肉泡发,切细条,飞水去掉腥味,瘦肉切片;大米、陈皮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上料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煲1-1.5小时。
功效:补益肺脾,化痰。
五、小儿推拿
定位:足掌面,足掌前1/3与中1/3交界处的凹陷处。
定位:
足掌面,足掌前1/3与中1/3交界处的凹陷处。
操作手法:拇指指腹按揉之。1-3分钟。
操作手法:
拇指指腹按揉之。1-3分钟。
定位: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龟尾穴至大椎穴。
定位:
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龟尾穴至大椎穴。
操作手法:以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从下向上推进,边推边以拇指与食中二指捏拿起脊旁皮肤。从龟尾往上捏至大椎为1行,操作3-9行。
操作手法:
以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从下向上推进,边推边以拇指与食中二指捏拿起脊旁皮肤。从龟尾往上捏至大椎为1行,操作3-9行。
定位:整个腹部。
定位:
整个腹部。
操作手法:全掌摩腹,顺时针与逆时针各摩1-3分钟。
操作手法:
全掌摩腹,顺时针与逆时针各摩1-3分钟。
“治未病调养专科”资料合集
调理小儿体质,首选小儿治未病专科
春分时节话养儿
孩子身高不达标,家长很苦恼,中医助长有妙计~
卢焯明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幼承祖父家学,并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等省级科研项目多项,现被聘为广州医科大学副教授,曾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现任:
1、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
2、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
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邓健
主任中医师
中医儿科科主任
中医儿科教研室主任
师从刘晓玲教授,善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阐释疾病的病因、病机;学术上主张内服外治并重,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古方新用,提倡重视预防保健,防重于治。擅长儿童鼻炎、腺样体肥大、慢性咳嗽、厌食、风湿性疾病和重症疑难疾病的中医诊疗,以及易感体弱儿调理。
现任:
1、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委员会常委
2、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委员会委员
3、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4、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5、广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兼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6、广州市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
叶绮娜
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专业。师从广东省名中医李宜瑞教授、中国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陈晓刚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见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疾病,包括感冒、咳嗽、泄泻、厌食、积滞、疳积、遗尿等,对小儿汗证、肥胖症、性早熟治疗也有一定的心得。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小儿调养临床经验,善长开展体质辨识、生长发育评估、食疗药膳等中医治未病技能。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课题研究。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医儿科
官方公众号
下一篇:小儿春季食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