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不达标,家长很苦恼,中医助长有妙计~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季作为四季之首,主张推陈出新,畅发生机,助儿健长。《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意思是,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必须遵循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季草木萌芽,生机蓬勃,万物欣欣向荣,故曰“春生”,小儿也一样,在此季进入身高发育的黄金期。无论是身材偏矮或身高正常,若想身高“更上一层楼”的话,家长要好好抓住这个时机,正确的调理养生可帮助孩子生长发育更好哦!
一、什么是身材偏矮?
身材偏矮是指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人群平均身高,并处于负一个标准差(-1SD)至负两个标准差(-2SD)之间者,排除慢性系统性疾病、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染色体病等一系列已知原因引起的身材偏矮。这类身材偏矮的儿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其身高有可能会逐渐落后于同龄人,最终身高也将低于遗传身高,并很难达到正常平均身高水平,甚至对日后的就业、婚姻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有助于身高增长的日常注意事项:
1.每天500ml牛奶。
2.每天一个鸡蛋。
3.日晒1-2h。
4.肉适量,以红肉为主,如牛肉。
5.注意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如饮料、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零食、肥肉等),减少肥胖发生几率。
6.充足的睡眠。(建议晚上9点前入睡,入睡前2h避免剧烈运动,保证10点前进入熟睡)。
如有牛奶或鸡蛋过敏病史的小儿,建议咨询医生。
三、运动注意事项
1.有利于长高的运动:篮球、排球、跳绳、伸展体操等;
2.不利于长高的运动:举重、负重练习、长跑等消耗过大的的过度运动。
运动时间约40-60分钟,运动强度:微出汗,心跳略加快的中等强度为主。
二、中医促长“锦囊妙招”大集合
1
促长食疗
小三两半汤
材料:黄芪8g,党参8g,当归8g,牛膝5g,鸡腿1个,生姜1片,食盐适量。
做法:食材洗净。鸡腿斩块,飞水。锅中加水,加入以上材料,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加入适量食盐调味。
功效:益气养血,强健筋骨。
虾皮八宝粥
材料:虾皮2g,茯苓、山药、扁豆、薏仁、莲子、芡实各5g,大米30g。
做法:食材洗净,浸泡30分钟,加水熬粥,粥成后加入食盐调味。
功效:健脾开胃,补钙促长。
2
促长推拿
①补脾经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棉。
操作方法:由指端向指根方面直推或者旋推拇指螺纹面,100-300次。
②补肾经
定位: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指根。
操作方法:从小指根部直推至指尖,100-300次。
③横擦腰骶部
定位:腰骶部,包括腰、骶椎至尾骨。
操作方法:用手掌面在腰骶部快速横向擦动,透热为度。
(推拿手法具有补脾肾,助长高的作用,建议每天一次,宜10分钟内完成。)
3
补肾促长膏
含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五味子、菟丝子、肉苁蓉、陈皮、芡实、桑螵蛸等21种中药。具有益气健脾,补肾促长作用。口味香甜,服用方便,开袋即食。适合长期调理,临床依从性较差小儿。3岁以上者,每次1包,一日2次。
促长沐足方
含艾叶、独活、牛膝、秦艽、红花等成分。具有健脾补肾,颐养五脏六腑作用,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使用方法:将足浴包放入锅中,加水5升,煎煮15-20分钟,将药液倒入浴盆中,儿童泡脚时,以药液泡过双侧踝关节为度,温度37-39℃为宜。建议儿童泡脚时间为10-15分钟,每天1次,睡前进行。
耳针
耳针
耳针是运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选择特定的耳穴进行贴敷按压,具有促进身高发育的效果哦!
揿针
揿针,是一种形似图钉状的针,针柄扁平状,针体约一至二分长一般多用于皮内针,在穴位上埋针,起到穴位按摩的作用。可选穴:肾俞、脾俞、足三里等。
挂号方式:
卢焯明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幼承祖父家学,并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等省级科研项目多项,现被聘为广州医科大学副教授,曾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现任:
1、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
2、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委员
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邓健
主任中医师
中医儿科科主任
中医儿科教研室主任
师从刘晓玲教授,善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阐释疾病的病因、病机;学术上主张内服外治并重,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古方新用,提倡重视预防保健,防重于治。擅长儿童鼻炎、腺样体肥大、慢性咳嗽、厌食、风湿性疾病和重症疑难疾病的中医诊疗,以及易感体弱儿调理。
现任:
1、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委员会常委
2、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委员会委员
3、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4、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5、广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兼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6、广州市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
叶绮娜
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专业。师从广东省名中医李宜瑞教授、中国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陈晓刚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见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疾病,包括感冒、咳嗽、泄泻、厌食、积滞、疳积、遗尿等,对小儿汗证、肥胖症、性早熟治疗也有一定的心得。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小儿调养临床经验,善长开展体质辨识、生长发育评估、食疗药膳等中医治未病技能。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课题研究。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医儿科
官方公众号
上一篇:惊蛰时节话养儿
下一篇:中医文化进校园,浸润心灵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