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种肝病天生而来,这些东西不能吃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
(Wilson'sdisease,WD)
是因铜转运ATP酶β
(ATPasecoppertransportingbeta,ATP7B)
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
WD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但以儿童、青少年多见。
本病在世界范围的患病率为0.25/10000-4/10000,ATP7B突变基因携带者约为1/90。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以出现肝脏损害、神经系统受累,还可以出现眼部病变、肾脏损害、骨关节病等多种临床表现。
由于肝豆状核变性是铜蓄积性疾病,目前主张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每天饮食中铜的含量不超过1~1.5mg。
通过低铜饮食,可以减少铜的摄入、促进铜的排出,防止病情反复,巩固治疗疗效。
目前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表明,药物治疗联合低铜饮食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症状前个体,可以控制铜积累对靶器官的损害。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有什么饮食禁忌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常见食物的含铜量。
常见的含铜量高的食物包括:
肥猪肉、各类动物内脏和血、小牛肉、乌贼、鱿鱼、贝壳类和虾蟹类
此外,各种豆类、坚果类和菌类、猕猴桃、巧克力、可可、咖啡、荠菜、菠菜、油菜、芥菜、龙须菜、樱桃等食物含铜量都高。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食用上述含铜量高的食物。
铜量较高的食物包括
牛羊肉、鸡蛋、香菜、茄子、香蕉、荔枝、芋头、糙米、标准面、马铃薯和蜂蜜等等
此类食物在日常生活应限制食用。
适宜患者日常食用的食物有
牛奶、蛋清、精白米、面、萝卜、藕、苤蓝、芹菜、小白菜、瘦猪肉、瘦鸡鸭、葱、桃子、苹果、桔子、砂糖等。
其中,牛奶不仅含铜量低,长期服用有轻度排铜效果。
除了低铜饮食外,我们还建议禁止使用铜制的器具烹饪食物,尽量选择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钙。
当然,肝豆状核变性病友除了健康饮食外,还需要定期到肝病门诊就诊、规范检测和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54(4):310-319
文图|肝病中心林梓梁
审核|肝病中心陈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