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这种病,可至聋,可至不育!
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腺
腮腺感染引起的炎症
多见于细菌性和病毒性
急性细菌性腮腺炎
又称化脓性腮腺炎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感染引起
不具有传染性
而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就是
流行性腮腺炎
“痄腮”一痄就是7天
目前正是流腮高发季
儿童和青少年需注意尽早预防
流腮是怎么传染的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但由于1岁以内婴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腮腺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同时大部分成人曾感染腮腺炎病毒而在体内存在抗体,故流腮主要发病人群为1~15岁少年儿童,易在5~9岁幼儿和小学生中流行。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腮腺炎患者在出现腮腺肿大前7天到肿大后2周内,均有传染性。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等物品传播。有其它器官感染而无腮腺肿大者,也可从唾液或尿等体液中排出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属于终生免疫性疾病,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但也有少数人会得复发性腮腺炎。
得了流腮有什么表现
流腮潜伏期8~30天,易感者一般在接触病人后2~3周内发病。
潜伏期8~30天
一般在接触病人后2~3周内发病
腮腺炎病毒首先进入口鼻,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产生前驱症状: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
首先进入口鼻
首先进入口鼻
病毒在局部组织和细胞复制,然后通过血流播散至腮腺等器官:发病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食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时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
发病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
发病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
流腮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一周左右肿痛消退。
流腮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一周左右肿痛消退。
流腮的并发症
尽管流腮的主要病变在腮腺,但是腮腺炎病毒还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因而流腮实际上是一种系统性、多器官受累的全身性感染疾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流腮实际上是一种系统性、多器官受累的全身性感染疾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流腮的常见并发症为病毒性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少见的并发症有耳聋。其他并发症还有肾炎、心肌炎、关节炎、乳腺炎等。
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炎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炎
,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精神差,甚至抽搐,大多预后良好,很少留有后遗症。
并发胰腺炎
并发胰腺炎
可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并发重症胰腺炎罕见,多数为轻症,预后较好。
并发睾丸炎
并发睾丸炎
在青春期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表现为发热伴睾丸肿痛,多为单侧。若双侧受累,可导致不育症。
并发卵巢炎
并发卵巢炎
表现为腹痛,一般症状较轻,恢复较快,一般不影响生育。
并发耳聋
并发耳聋
的几率不高,大部分的耳聋为单侧性。
流腮预防小知识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02
健康生活,合理作息
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03
及时做好消毒和隔离
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发生校园聚集性流腮疫情,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5天。接触者需观察3周。对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04
接种麻腮风疫苗
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腮的有效手段。18~24月龄儿童应常规接种一剂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儿童入小学前(6岁)再接种一剂疫苗加强免疫。
来源:常州疾控健康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