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团队为贫血患者行子宫内膜电切术
您了解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吗?您觉得女性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只能不断补血、输血吗?您认为女性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只需要到血液科就诊吗?今天小编带您走进“女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世界。
46岁的崔女士近几年遇到了件“麻烦事儿”。三年前,她月经量突然增大,经期也绵延近半月,她总以为是更年期提前,有些不正常也是有的。没有想到,随后每个月来月经,月经量越来越大,经后也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等贫血症状,到医院就诊,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每次月经后,崔女士的贫血症状加重,且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低。这次,月经量似乎比往日更多,崔女士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妇科主任王稳莹接诊,经查,崔女士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均明显低于正常,其中,血红蛋白只有53g/L,正常值为110150g/L,血小板也只有9*10^9/L,正常值为101320*10^9/L,远低于正常范围!经过详细检查,考虑患者的出血原因有可能是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子宫腺肌症。由于治疗比较棘手,经妇科宫腔镜团队讨论后认为,患者本身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经过对症治疗血红蛋白有所上升,可每一次月经过后,贫血就会再次加重,又需要再次输血,如此以往,恶性循环。妇科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月经量,甚至达到闭经,从而为血液内科后续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打好基础。为了帮助患者制定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宫腔镜团队发起MDT(多学科诊疗模式),邀请血液内科、输血科及麻醉科会诊,考虑到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遂决定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团队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伴随崔女士数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其血小板极低,容易出现围手术期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感染风险也增加……
经多科室联合讨论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诊疗方案,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输血科积极联系相应血液制品,保证患者红细胞及新鲜血小板的供给。麻醉师进行麻醉护航,在术中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在多学科的保驾护航下,妇科宫腔镜团队成功为患者行子宫内膜电切术,并在宫腔内置入曼月乐环,以达到闭经的目的。术后,患者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术后两周复查血分析、三系较前均明显缓解,血红蛋白升至正常水平。
专家有话说。妇科主任王稳莹表示,像这种复杂的异常子宫出血,妇科有非常多的治疗方案,可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均可有效帮助患者减少月经量,甚至达到闭经。出血源头控制住了,自身原发的血液系统疾病也将进一步改善。
AUBC,即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和经间期出血等。数据显示,月经过多的妇女中约13%有全身性凝血异常。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型白血病、各种凝血因子异常、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以及血栓性疾病、肾透析或者放置心脏支架后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都是高发人群。这些高发人群一般都会伴有月经量多的症状。如果患者出现(1)初潮起月经过多;(2)既往有产后、外科手术后、或牙科操作相关的出血;(3)经常皮肤淤伤、鼻出血、牙龈出血、有出血倾向家族史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妇科就诊。在治疗方面,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妇科有较多保守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月经量甚至达到闭经;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必要时,也可以行子宫内膜电切术或诺舒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