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科普】怎样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如何进行功能训练?要做盆底肌修复吗?
为庆祝建院50周年,中山三院特别推出“名医科普”栏目,邀请医院各科室56名权威专家,通过“短视频+图文”的方式,带来有趣、有用、科学的医学健康知识。“名医科普”特别策划也是扎实开展建党100周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将为广大群众科普健康的生活理念,为科学规范就医、用药提供指导。
本期“名医科普”将由中山三院泌尿外科主任、岭南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祥福为大家带来健康科普知识。
中山三院泌尿外科主任、岭南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周祥福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三院泌尿外科主任、岭南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医疗专长:1、泌尿系肿瘤(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等)的诊断治疗,尤其在泌尿系巨大肿瘤的手术方面有丰富经验;2、在女性尿频、尿急和尿失禁诊断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泌尿系统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发人群包括:40岁以上的女性;肥胖人群;生育分娩次数多的人群;吸烟饮酒人群。同时,这些都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发因素。
生活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吸烟、引起盆腔下压的体育活动等,均可以导致尿失禁的发生。因此,首先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例如减肥、减少咖啡因等兴奋性饮料的摄入、戒烟戒酒、预防便秘,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特别是不能过分憋尿,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其次,可以进行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训练是治疗尿失禁的一线疗法,尤其是压力性尿失禁或是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的混合性尿失禁。
盆底肌松弛会诱发尿失禁,尿失禁患者可以做盆底肌修复。如果在产后发现自己有盆底肌松弛,也有中老年妇女出现阴道前后壁膨出,并引起排尿异常甚至尿失禁的情况,有时也会影响到正常的性生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康复锻炼,如果康复锻炼无效,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尿失禁康复训练的方法很多,需要持之以恒。其锻炼方法主要有盆底肌训练和膀胱功能锻炼。
盆底肌训练又称为凯格尔(Kegel)运动,是治疗尿失禁的一线疗法,尤其是压力性尿失禁或是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的混合性尿失禁。它是通过自主的、反复的盆底肌肉群的收缩和舒张,来改善盆底功能,提高尿道稳定性,达到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目的,还可通过生物反馈(使用视觉、触觉或听觉刺激)、电刺激治疗增强疗效。
膀胱功能训练是要包括定时排尿和延迟排尿的一种行为治疗,主要针对尿急、尿频(多于每两小时排尿一次)为主的急迫性尿失禁。
定时排尿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排尿,主要适用于由于认知或运动障碍导致尿失禁的患者,患者每2-4小时排尿1次,尽量在白天定时排尿,减少夜间排尿次数,以消除不良排尿习惯,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延迟排尿是指通过训练膀胱主动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达到增加膀胱尿意容量、减少排尿次数、抑制膀胱收缩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尿频、尿急、尿失禁,功能性膀胱容量小而实际容量正常的患者。
来源:党委宣传科
甄晓洲
技术支持:医联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