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冷不冷?儿科医生的专业解答来了…
最近天气持续低温
每天都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而家里的小孩
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当家庭中有小生命诞生之后
家里的话题就离不开小孩
围绕着孩子到底
“冷不冷”、“热不热”的这个论题一直争辩不休
中六君不得不感叹道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
受传统观念影响,宝宝生病在家长认知当中离不开“风”、“寒”。
发热了,穿衣服
打喷嚏,穿衣服
咳嗽了,穿衣服
家长让小孩多穿衣服的执著比起男朋友让女朋友多喝热水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穿少了,自然容易生病,但穿多了,也可导致皮疹、捂热综合征。
冷不冷
很多家里面的老一辈摸了小孩手脚,觉得手脚凉了就要帮小孩披上外套。
有时候爸爸妈妈前脚脱下的衣服,后脚就被爷爷奶奶添上。
那手脚凉,就代表着孩子冷了吗?
其实不然。小孩由于手手脚脚的血管分布没有成年人丰富,身体的冷暖并不能第一时间反应在手脚上。有时候即时小孩身上“大汗淋漓”,但手脚依然是凉的。
正确的做法是摸摸孩子的后脖颈,冷了需要添衣,湿润出汗需要脱衣,温暖干燥则正合适。
怎么穿
在夏季,一般情况下,宝宝穿衣服的标准可以参考爸爸妈妈的穿衣量。
宝宝在1岁以上体温调节能力和成人差不多,家长可以参考大人怎么穿,孩子也怎么穿,1岁以下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所以可以比成人多穿一件。
在秋冬天,“洋葱穿衣法”是较为适合小孩的一种穿衣方式,外层穿搭防水防风外套;中层穿着毛衣、针织衫等保暖衣物,内层则是透气、舒适、布料光滑、贴身的衣服。
正确的做法是,气温升高或者小孩运动时可以从外层脱起,天气转凉或者运动过后可以按顺序穿上,根据后脖颈温度增减衣物。
穿什么
对小孩而言,穿着衣物舒适最为重要!
面料光滑柔软、款式简洁
避免过多装饰、颜色以浅色为宜
减少吸热及蚊虫叮咬
紧身衣物虽时尚,但却不利于活动
此外,部分家属喜欢给小孩穿开裆裤,开裆裤不利于保暖,更重要是穿着开裆裤有可能会增加病毒感染的可能。
总而言之,小孩的衣服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手脚凉也并不能说明小孩冷,最靠谱的方法是通过摸后脖颈了解小孩体温,判断是否需要增减衣物。
本文指导专家
儿科肖昕主任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擅长儿科、新生儿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对小儿遗传代谢病、新生儿重症监护、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机械通气、新生儿全肠道外营养,等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学分会遗传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遗传性代谢病学组组长、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广州市新生儿学分会常委、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等,《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实用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科研教学:
主要从事新生儿危重症和遗传代谢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回国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和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6篇高水平论文收录);
主编《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新生儿危重症监护治疗学》、《实用儿童危重症医学》和《实用新生儿危重症医学》,参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儿科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儿科学》编写。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周三下午名优门诊
感谢儿科刘梦娴主治医师对本文的支持
内容来源:生命时报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