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吃了退烧药,好端端的肾却衰竭了
最近,浙大二院肾脏内科接诊了一位6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外地病人,发病时肚子涨的厉害,但是发病以后尿量却逐渐减少,在当地乡镇、地市、省会医院辗转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最后一滴小便也没有了。病人和家属不死心,转院来到浙大二院。
检查发现血肌酐爆表1718(正常参考值<132),了解病情后,初步诊断为急性肾衰竭。
浙大二院肾脏内科主任马坤岭仔细翻阅外院的病历,凡涉及到急性肾衰竭的病因,该检查的基本上都查到了,没有发现问题。在浙大二院做的急诊血常规和B超检查是正常的,马坤岭医生决定给病人行肾穿刺检查。
由于病人血肌酐很高,肾穿刺有一定的风险,充分了解病情后,马坤岭决定先给予每日透析,直到血肌酐降到200左右,把肾穿刺活检给做了。结果显示,肾小管呈现中重度病理改变,小管上皮细胞有空泡变性,脱落、坏死,有肾间质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
原因是自行服用退烧药
很明显,这是由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导致的急性肾衰竭,而且极有可能跟药物有关。反复向病人追问病史,我们有了意外发现——3个月前,这位大伯曾因“感冒”服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服用1周后出现纳差、腹胀,当时未在意。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胸闷气促,少尿,到当地医院就诊治疗。
肾脏病理损伤情况弄清楚了,由于肾小球没太大的问题,马坤岭医生判断肾脏可能还有救。在维持血液透析的基础上,浙大二院肾脏内科团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在住院一段时间后,病人的尿量终于增加了,并很快出现多尿期,脱离了血液透析治疗。2个月后到我门诊在复查时候,血肌酐已降到100左右,其他指标也都基本恢复正常了。这个病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没想到肾脏在遭受极度的打击之后还能恢复过来,尽管病情是曲折的,但结局是美好的,病人也是幸运的。
一定要按医嘱服用药物
类似这样的病例,马坤岭医生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还碰到过很多。譬如,服用保肝的保健品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不恰当服用中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发生急性肾衰竭的,等等。诸如此类,可以说是血淋淋的教训。
在这里提醒大家!!!在缺乏专业医生指导下,一定要谨慎用药。
药物大多都要经过肾脏代谢,而且到达肾小管后药物浓度进一步蓄积。有不少药物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可以诱发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此外,对中药或煎制的中草药,偏方等的使用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临床上自行服用中药诱发急性肾衰竭的情况很常见。
如何自我评估肾功能
#尿量的变化:健康人每日的尿量一般在1000ml2500ml之间,因饮水量变化而变化。如果尿量小于400ml,医学上称之为少尿,小于100ml称之为无尿,如果是在增加饮水量以后,尿液没有明显的增加,或仍持续少尿或无尿,这时候应当警惕急性肾衰竭的可能。
#观察伴随症状:随着急性肾衰竭的进展,病人往往会出现一些伴随症状,譬如下肢及眼睑的浮肿,乏力、纳差、恶心,胸闷、心慌、头晕、血压升高,夜间睡觉胸闷经常要坐起来,等等,出现上述变化,可能跟急性肾衰竭的快速进展有关。
#重视体检化验结果:简单的检查很快能帮助明确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泌尿系B超,把这几个检查做一下,很快就清楚了。
肾脏病日义诊活动
2022年3月10日,第17个世界肾脏日(WorldKidneyDay)踏春而来。本届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人人关注肾健康——吾爱吾肾、知识强肾”(KidneyHealthforall——Bridgetheknowledgegaptobetterkidneycare),搭建肾脏病知识平台,共护肾脏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
为此,浙江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将携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3月10日上午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重磅推出2022世界肾脏日特别义诊活动。
义诊时间:3月10日上午911点
义诊地点:浙大二院滨江院区门诊大楼一楼
(滨江区江虹路11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