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 成功救治一名子宫腺肌病合并肺栓塞患者
1月10日,50岁的李女士(化名),阴道大量出血,伴有心慌、胸闷等。紧急被送往市人医(市四院)大差市院区,妇科子宫内膜疾病中心黄晓春主任医师接诊,进行抽血检查,提示血栓高风险,结合既往病史,初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病。
数年子宫腺肌病遭遇肺栓塞治疗陷入两难
原来李女士深受子宫腺肌病折磨数年,5年间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几乎现有的保守治疗方法都试遍了,治疗效果不佳。每次生理期的经量多,阴道不规则出血,都让李女士十分困扰、忧心忡忡。
2021年12月,李女士再次出现阴道大出血,就诊于当地医院止血,效果欠佳,李女士感觉治疗无望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市人医(市四院)就诊。
血项检查D二聚体进一步增高,结合李女士近期有口服大剂量激素药物病史,医生考虑其血栓可能性大,进一步完善检查,行肺部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肺下动脉栓塞。根据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合并肺栓塞,她的治疗更为棘手了。一方面阴道出血多需要止血,但止血治疗可能加重肺栓塞。另一方面肺栓塞需要溶栓,抗凝治疗会加重阴道出血,治疗陷入两难境地。
考虑子宫恶性病变手术难度再升级
黄晓春主任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心内科高辉主任医师、血液肿瘤中心李亚红主任、呼吸内科霍晓颖主任医师讨论最佳治疗方案,一致认为先进行药物治疗促使出血和凝血状态达到一个平衡点,肺部血栓消失,再进行手术。
经过近1周综合治疗后,李女士情况稳定。进入下一阶段手术治疗,但若手术,术中大出血的风险和术后再次发生栓塞仍然特别高。结合血项检查,李女士血CA1251479U/ml(CA125是外周血较为常见的肿瘤标志物),考虑子宫恶性病变可能,加上患者既往手术史,此次手术难度再升级。
三维重建技术+多学科协作优化手术方案
为了进一步评估术中风险,子宫内膜疾病中心与影像科积极合作,对李女士的盆腔脏器及血管进行了三维重建,建立“逼真”的模型,实现病灶区的立体可视化,帮助医生直观地评估病情。重建发现子宫血供丰富,子宫动脉血管粗大,也发现双侧输尿管被增大的子宫压迫移位。
根据三维重建结果,以及李女士检查和治疗情况。子宫内膜疾病中心再一次组织了多学科会诊,麻醉科、呼吸科及ICU,讨论最佳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同时为了把握好手术窗口期,与七病区、手术室互相沟通,确保李女士术前及术后接送,做到无缝衔接。
手术一切顺利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2022年1月18日,子宫内膜疾病中心黄晓春、左侠、陈若兰等医生,为李女士进行了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发现子宫血管,正如术前三维重建一样粗大,盆腔黏连严重,但所有医生没有退步,手术有条不紊进行,出血控制在50ml以内,病理检查为良性,手术顺利结束,大家都为李女士松了一口气。但李女士仍未脱离危险,术后送往ICU观察治疗。
近日李女士平安出院,终于解除了疾病折磨,回归正常生活,李女士及其家人表示万分感激。
此次患有复杂疾病的李女士,治疗有波折但其治疗和恢复情况良好,这些都离不开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术前影像学精准评估,手术中心、麻醉科、病理科、输血科及医务科等科室的全力配合及无缝衔接,也离不开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及肯定。
背景
市人医(市四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高于一切的原则,认真做好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
妇科子宫内膜疾病中心的特色是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建立患者病灶区域的三维模型,实现病灶区域三维可视化,在术前进行可视化的手术设计和模拟,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复杂手术方案,精确实现术前设计,并在术后量化评估手术效果,真正做到个体化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