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脊柱外科病区成功开展内镜下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近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在脊柱微创技术上又取得显著突破,自主成功开展了皖南地区首例、国内先进的“颈椎后路经皮双通道内镜下颈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标志着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微创技术又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患者为48岁的中年男性,务农,以“右上肢胀痛、麻木不适2个月”为主诉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诉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肢胀痛,主要是前臂胀痛,伴有右中、环、小指麻木,以中指麻木为重,逐渐加重,休息无明显缓解,夜间时有痛醒。后至我科赵广超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就诊,赵主任根据病史、查体、阅片后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颈6/7节段)”,收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收住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经薛双桃副院长、桂召柳科主任在内的科室讨论后认为:患者诊断“颈6/7椎间盘突出症”明确,颈6/7间隙脱出游离的髓核压迫右侧的颈7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于当地医院行保守治疗无缓解,具备手术指征。于11月3日由薛双桃副院长、赵广超副主任医师、吴天亮博士在全身麻醉下为患者行“颈椎后路经皮双通道内镜下颈67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手术顺利,历时约2个小时,出血约15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诉右上肢胀痛及麻木完全消失,术后疗效非常满意,术后第3天出院。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发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椎管内,从而造成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引起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胀痛;步态失稳、四肢无力等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发生高位截瘫危及生命。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从事职业: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等。颈椎间盘突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临床影像学检查中,磁共振成像(MRI)可直接显示颈椎间盘突出部位、类型及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程度,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率远远大于CT和CTM。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严重者应采取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切口较大,出血多,对椎旁肌损伤较大,骨性结构破坏较多,损伤颈椎的稳定性。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目前多以脊柱内镜下后路髓核摘除术,主要分为单通道的椎间孔镜和双通道的内镜,优点是:(1)操作简便;(2)切口小、创伤小;(3)出血少;(4)并发症少,危险性。
目前我科微创脊柱内镜技术主要包括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通过1~2个直径约1cm的皮肤切口,即可完成复杂的脊柱手术,一般术后当天即可下地行走,术后23天即可出院,大大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及康复时间。我科自2018年起自主开展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目前每年开展手术约150例,术后效果良好。2019年起开展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逐步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到治疗复杂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手术技术日趋成熟,治疗范围不断扩大,保持与国际、国内先进的微创技术的同步发展。
展望未来,脊柱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努力奋进,开创脊柱微创技术的新篇章,以满足广大患者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医疗需求。
来源:骨科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