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无植入——温州首例OCT精准指导下可降解支架植入术
对于那些严重的冠心病患者,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情况,及时植入支架,打通血管是治疗疾病的最佳选择。但是对于植入支架这回事儿,在我国一直是议论纷纷,这个金属异物在心脏的血管儿里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是顾虑重重。在10月27日上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团队完成的全市首例OCT指导下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打消大多数患者的顾虑。
患者黄某47岁是位三支严重病变的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之前曾因急性冠脉综合症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前降支药物球囊扩张术,此次为求进一步诊治,特再次来院,张新民副主任建议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治疗。但黄先生对植入支架非常害怕。考虑到黄先生年纪较轻,对金属支架又有顾虑,张主任根据患者血管病变的情况分析,建议他接受生物可降解支架进行治疗。为了保障手术安全,首先行冠状动脉的光学像干断层成像检查术,术中,吴连拼副院长依据检查选择支架的长度、直径,随后将一枚生物可降解支架成功地在预定部位精准释放。随后再次给予OCT检查,显示生物可降解支架的落脚点、贴壁、膨胀都非常理想,结束手术。近期将予以出院嘱定期复查。
“生物可降解支架,是由多聚乳酸构成的,外观、作用、以及安装过程与传统的金属支架类似,但在2—3年后,支架会被血管组织逐渐吸收降解。”吴连拼副院长介绍,生物可降解支架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血管再狭窄的处理比较简单,不同于金属裸支架或药物涂层支架,可以再放生物可降解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后,不影响磁共振检查,支架吸收后保留原位血管不影响将来必要的搭桥手术,尤其适合中青年冠心病的手术。
吴院长提醒,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术是个典型的“瓷器活”,手术过程中,需确保支架完全撑开、支架与血管完全贴壁。如果支架与血管壁之间存在空隙,血液在空隙中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引发恶性心血管事件。因此,必须有OCT这种“金刚钻”配合指导下植入,目前为止,OCT是分辨率最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接近观察到组织水平,精确度极高,被称为“体内的组织学显微镜”,是心血管介入医生深入血管里的“火眼金睛”尤其对于生物可降解支架,OCT是唯一可以进行支架植入后效果评估及远期复查的影像学工具。据了解,目前OCT温州市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有此装备。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作为一所老牌三甲医院,温州市心血管重点学科,在温州市级医院率先开展OCT精准指导下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技术,是硬实力的体现,标志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手术水平持续领先,能够保证高质量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DSA中心苏观编辑|宣传统战处汪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