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心慌+头晕,警惕“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近日,38岁的苏某愁容满面地来到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内二科门诊就诊,原来近期频繁的心慌、血压忽高忽低,心率忽快忽慢,每次心慌伴头晕,不能站立,严重地干扰了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使他苦不堪言,心内科医师将其收住院后完善了心脏彩超、颅脑磁共振等检查后,均无明显异常,给与纠正心律失常、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症状几乎无任何改善,患者仍持续头晕不得缓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么年轻的患者会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吗?带着疑惑心内科医师请了神经内科于克文主任帮忙查看病人。
于主任看病人后说道:这个病人一个眼大一个眼小(图1),随后其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病情,原来他的头晕是老毛病了,从一次意外的颈椎牵引伤开始,他就断断续续的头晕,从一开始每天10余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到现在一坐起和站立后就心慌头晕,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这整整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辗转于省立、齐鲁医院及省外多家医院就诊,各种止晕、扩血管、改善循环治疗均不明显。此时于主任的心中已基本有了定论:给患者完善个颈椎检查吧,他的左眼裂明显小于对侧,符合霍纳综合征,非常有可能是个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患者。随后完善的颈椎CT示:C3/4椎间盘突出。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不等,请结合临床除外寰枢关节半脱位可能(图2)。考虑寰枢椎半脱位、颈椎间盘突出导致颈椎不稳,站立时影响交感神经,出现以上症状。我们建议患者坐立位时佩戴颈椎牵引器、休息时配合理疗,辅以营养神经、改善肌紧张治疗后,患者头晕明显好转,心慌症状也得以改善。在患者出院之际,大夫贴心地告知他:颈托固定、理疗等可短时间内缓解症状,若想进一步积极治疗,可至神经脊柱脊髓外科行手术治疗。
小科普
霍纳综合征:常见病变部位有颈部至纵膈病变、脊髓病变、颅底病变、颅内病变等造成的交感神经损害所致。常见病因有炎症、创伤、手术、肿瘤、血栓形成或动脉瘤等。主要症状为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额部无汗等。
颈椎病是指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其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图3):
颈型颈椎病:颈椎的退行性变引起颈部、项区、甚至肩背部(肩胛骨内侧)的疼痛、不适等症状,是颈椎病中最轻的类型。
根型颈椎病:最常见,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向上肢放射,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表现为相应皮节分布区皮肤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等。
髓型颈椎病:早期颈痛不明显,而以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持物无力为主要表现,病情加重可发生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头晕、头痛,可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率不齐、心前区疼痛、血压升高;头颈部泌汗异常及耳鸣、听力下降等。也可表现为抑制症状,如头昏、烟花、流泪、闭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最常见,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重;头顶枕部胀痛;突发视觉障碍,短期内自动恢复;头部突然旋转或屈伸时猝倒发作。
食管型颈椎病:少数患者椎体前方有较大或尖锐的骨赘增生,从而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混合型颈椎病:是指两种以上类型的颈椎病同时存在,这种类型的症状体征极为复杂,说明病变严重。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内科团队现有副主任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2名,对常见的头晕头痛、脑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癫痫、重症肌无力、睡眠障碍、痴呆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并与我科心血管、内分泌专业组互相协作,共同致力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高宇(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