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排忧解难——青海红十字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成功开展院内首例FFR
冠状动脉造影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需要一个客观的指标,要把支架安在真正引起心肌缺血的血管上。青海红十字医院心内一科于2021年11月18日开展了首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在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使众多不需要安支架的患者免于介入治疗。
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学指标。
FFR定义:血流储备分数(FFR)是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FFR主要通过计算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压力与主动脉根部压力之比来获得,狭窄远端压力可以通过压力导丝在最大灌注血流(通过冠脉内或静脉内注射***或腺苷或ATP)时测得。(FFR=Pd/Pa(hyperemia)FFR有很清晰的阈值,FFR<0.75的狭窄几乎都会导致心肌缺血,FFR≥0.75的狭窄则造成心肌缺血的可能性非常小。其主要适应症为: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分叉病变等。
患者男性,61岁,以“冠脉支架植入术后2月,胸痛1天。”为主诉,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I级”收住院。该患者于2月前(2021年9月13日)因突发胸骨后疼痛就诊于青海红十字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行冠脉造影术结果示:LAD内膜不光滑,近中段弥漫性狭窄,次全闭塞,前向血流TIMI1级,LCX内膜不光滑,远段瘤样扩张,前向血流TIMI3级。RCA内膜不光滑,开口至近段狭窄达75%,中段弥漫性狭窄,最重达75%,前向血流TIMI3级,于LAD病变处行PTCA+植入支架1枚,术后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1月后再次入院拟择期处理RCA病变,患者仍有间断胸痛发作,但考虑患者胸痛为不典型心绞痛,为进一步指导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患者病情平稳,据冠脉造影结果,患者1月后需要处理RCA狭窄病变,目前患者介入治疗后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未在出现心绞痛发生,为了避免不必要支架植入的情况,我科陈猛主任决定为患者行RCA的血流储备测定(FFR),陈猛主任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沟通行FFR的必要性、适应症及相关并发症后家属同意行FFR监测,于2021年11月18日14时45分在导管室行冠脉造影术+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定术,结果:右冠优势型冠脉,LM(),LAD近中段可见支架影,原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明显异常,前向血流TIMI3级,LCX未见明显异常,前向血流TIMI3级,RCA内膜不光滑,近段局限性狭窄5060%,狭窄后可见管腔瘤样扩张,远段管状狭窄最重达6070%,前向血流TIMI3级。再次征得家属同意,拟对RCA病变行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定术评估RCA病变程度。择6FJR3.5指引导管送至右冠口,压力导丝送至RCA远段,冠状动脉内推注硝酸甘油注射液200ug后,血压平稳后肘正中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20mg后,缓慢回撤压力导丝测定FFR值为0.96,测定值>0.8,血流压力无异常。患者右冠血流储备良好,无需再植入支架,继续二级预防治疗,避免了再次支架植入。
FFR监测不仅指导医者冠脉介入治疗,同时减轻患者介入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模式,FFR已经成为冠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公认指标,深受患者额满意,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