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完成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下侧卧位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为给关节置换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智能的治疗,安徽省立医院关节外科团队引进髋关节智能化机器人。相比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该种手术方式术前策划精确,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训练更有针对性,期望能造福更多患者。
60岁的侯大姐8个月前因为右侧股骨颈骨折行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发生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伴有剧烈疼痛不适。经过多方打听,侯大姐来到安徽省立医院关节外科,准备接受直接前方入路(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9月16日,在骨科尚希福主任的指导下,骨关节外科主任朱晨顺利为侯大姐完成了机器人辅助下侧卧位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术前精准的规划,整个手术过程仅仅用了1小时,并且双下肢长度仅仅相差0.4mm,这是常规的经验化手术方式无法达到的。术后第二天侯大姐就可以自己独立下床走路,真正实现了快速康复的理念。
关节外科张贤祚博士介绍,机器人辅助下侧卧位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前通过AI规划软件生成3D建模和虚拟假体视图,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精确规划好假体的型号、位置以及整体力线关系。手术过程中在不改变常规手术方式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红外导航定位系统,协助医生通过机械摆臂进行截骨,并按照术前规划好的角度,限定的深度植入假体,精准执行手术前制定的手术计划,到达真正的生物力学置换,实现双下肢等长,并且带来很好的远期疗效,保留更多骨组织,在所有细节上实现精益求精。术后根据随访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康复训练,帮助病人快速恢复。
据了解,为了方便图像采集和机械臂操作,目前国内外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多采用切口更大的后侧入路和外侧入路。DAA等微创入路由于显露困难,较少被采用。安徽省立医院关节外科自2015年起,在尚希福教授的带领下开展特色的尚氏侧卧位DAA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积累了大量微创手术经验。这一术式在保留微创特点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有效显露解剖结构,让微创手术和机器人精准化手术结合成为了可能。
安徽省立医院骨关节外科紧跟医学前沿,不断创新,每年完成关节置换手术近5000台。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关节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此次手术的开展更是推进了关节置换微创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加速手术精准化,智能化和个体化的进程。(骨科马锐祥张贤祚/文周伟/图郑昌成尚希福/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