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主动脉夹层术后遇卒中,精湛技术救她一命
两个月前,还在孕期的林女士(化名)因突发主动脉夹层命悬一线,经外院专家合力救治成功,后出院回家。没想到1个月后患者的脑动脉竟然堵了,又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发病后林女士家人及时将她送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该院医护人员通力协作,施行高难度的颈动脉穿刺介入技术,患者终于再次化险为夷,平安回家。
产妇突发脑卒中病情危重
1月上旬,做完高难度的主动脉夹层封堵手术后,林女士顺利分娩,高兴地回老家坐月子养身体。谁知2月中旬,她在一天睡醒后发觉自己右侧肢体无力、手脚不能抬举起来,张开嘴呼救却连话也讲不出来了,家人见状赶快将她就近送往当地医院。经过一系列影像学检查,发现林女士系脑卒中,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经过饱受治疗后病情仍在持续加重,意识逐渐模糊,右侧肢体已经完全无法活动,家人决定将其送到厦门救治。
2月20日深夜,林女士在家人护送下到达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紧急入住神经内科病房。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星宇立即赶到医院,带领介入组医师严阵以待。
由于在急性脑梗死发生超过6小时后,已经失去静脉溶栓的时机,这时候血管内介入手术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前提是导丝可以从桡动脉或股动脉顺利通过主动脉弓,进而导管抵达颅内血栓堵塞的血管,这才能在血栓局部进行抽吸、碎栓、取栓等一系列手术操作。可是患者的心脏如此特殊,之前患者神经介入医生已经反复尝试仍无法将导丝导管穿过主动脉弓,现在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呢?陈星宇及其团队冷静思考后认为可以另辟蹊径,于是联合该院血管外科主任黄小进,共同尝试从左侧颈动脉穿刺入路,避开主动脉弓的限制。
颈动脉穿刺所面临的风险远远高于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因为颈动脉临近气管,且颈部血管丰富紧密相邻,穿刺过程中一旦出血将很快形成血肿从而压迫气管,直接导致窒息,后果不堪设想,这就对术者的操作技术、娴熟程度、细致耐力以及心理抗压能力均有极高的要求。
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夺年轻的生命
患者入院当晚,陈星宇带领神经介入组成员与血管外科主任黄小进迅速展开手术,无影灯下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夺年轻的生命。颈动脉穿刺成功,实现第一步跨越,接下来轻柔缓慢将导丝送入颅内,抵达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导管到位、拉栓、开通血管……经过3个小时的密切配合,医务人员终于将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栓取出,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手术难度非常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陈星宇主任术后回忆说:"身为医者,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此刻必将竭尽全力不辞劳苦,解救患者于危难,才不负家属信任和远道而来的执着。"
术后一周,林女士的病情日渐改善,意识慢慢清晰,可以讲出简短语句,右手右脚逐渐恢复力量、可以下地行走了,配合后续药物治疗及早期的康复训练,林女士已于近日顺利出院。出院前,这位几经磨难的年轻妈妈,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激动地向医生护士致谢,经历这么多,这笑容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