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检验科主任兼输血科主任王佳谊荣获“银蛇奖”二等奖
在中国医师节倒计时一周之际,今天,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八届“银蛇奖”正式揭晓,这是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的最高荣誉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检验科主任兼输血科主任王佳谊脱颖而出,摘获本届“银蛇奖”二等奖。
潜精研思促临床发展,嘉言善行树师者典范
记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二等奖获得者王佳谊
王佳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上海市胸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检验科主任兼输血科主任,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教委-高峰临床医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百人”),上海市科委扬帆人才,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优秀青年人才,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等项目。
深耕细作,创新研究
临床肿瘤诊疗屡获突破
王佳谊始终致力于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为肿瘤临床诊疗技术提升提供重要支持。他围绕细胞分子生物学临床检测,积极开展感染性病原体核酸、生殖、药物不良反应等分子、代谢检测等工作,为临床诊疗提供丰富的检验检测信息。为获得更多判读肿瘤诊疗手段,王佳谊从探究肿瘤发病机制出发,发掘并验证多个潜在肿瘤标志物,满足产学研需求,及时进行转化,已申请并授权多项发明专利。他运用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平台,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胸部肿瘤氧化抗氧化发病机制及相关诊疗研究中。
由于目前临床缺乏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的血清指标,近年来,王佳谊带领团队基于肿瘤诊疗的关键靶点展开深入研究,先后发现多种新型肿瘤血清标志物。他揭示了7种肿瘤血清标志物联合经典指标可显著提高诊断肝癌效能,另外发现判断肺腺癌疗效标志物1种。其中,2个新型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CCT3与NRP1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受理,4项国家发明专利“肺腺癌铁死亡敏感性标志物ADCY10及其应用”、“一种用于肝癌诊断的circRNA标志物”、“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ACAN”和“肝癌血清标志物NRP1”均获申请号并进入实审。王佳谊的创新探索与研究,为临床提供若干潜在癌症反应的生物指标,为未来肿瘤病患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精勤不倦,硕果累累
走向国际发出中国声音
王佳谊一直积极开展各项肿瘤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他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的课题项目、人才计划,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教委-高峰临床医学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百人”)、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科委扬帆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新优青)等。
王佳谊基于临床研究成果,积极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不断扩大国内研究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王佳谊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46篇,累计影响因子266.656,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论文6篇,单篇最高被引940次。近5年他发表通讯作者(含并列)SCI论文18篇,包括MolecularCell、Hepat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NucleicAcidsResearch、RedoxBiology、Theranostics、CellReports、Diabetes、Oncogene等国际知名期刊。他同时担任包括FrontiersinOncology及FrontiersinGeneticsAssociateeditor、FrontiersinOncology及FrontiersinCellandDevelopmentalBiology等学术期刊的客座编辑。
砥志研思,严谨治学
培育英才传承研究之路
王佳谊致力于促进临床肿瘤防治技术水平提升,围绕肿瘤发病机制和肿瘤检验,默默耕耘、砥志研思。他担任了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教师科创联盟主席团成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委、上海市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委员等多项学术任职。王佳谊通过各类学术平台积极传播研究成果,分享科研经历,为青年研究者提供经验与思路。同时他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泰山学者、上海市科委、香港研究资助局、波兰国家科学中心等项目评审专家,选拔优秀人才,培育创新项目。
王佳谊在潜心临床服务和研究的同时,也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和医德医风建设。他不但主讲同济大学本科留学生《实验诊断学》,还亲自带教培养了28名研究生,为临床输送优秀人才。王佳谊培养的研究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上海市科委扬帆人才2人、教委晨光人才2人、卫生系统“新优青”人才1人、国家奖学金6人次、上海市优秀毕业生3人。在学生们眼中,王佳谊是一个幽默真挚的朋友,更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为了克服外国留学生与老师间的陌生感,他从讲台走到学生间授课,获得同济大学第一批英语教学资格。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心怀大爱,永攀高峰,是王佳谊牢牢遵循的教书育人之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