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康复医学科助患者重获新生
徐老是一位88岁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因脑栓塞导致一侧肢体瘫痪、吞咽障碍收入北京医院康复医学科,经系统的康复治疗后,于2021年7月20日出院。出院前,徐老请家人为我们送上了锦旗,表达了对全体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办完出院手续后,老人拿出收在衣服里的一张纸交给我们说,“大夫,这是送给咱们科室工作人员的,非常感谢大家,很想为你们做点什么,但我能力有限,想了好几天写了这个,以此表达我的心意”。接过折叠工整的信纸,一段文字映入眼帘。
文稿内容:
老徐康复获新生,
全靠众医显神功,
合影珍贵似金玉,
难忘大恩深海情。
看到徐老这几行真挚的文字,老人初入院的样子不禁浮现在眼前。那时徐老病情还不稳定,卒中导致一侧肢体没有任何主动运动,只能卧床平躺,带着胃管,不能经口进食,还有肺部感染,感染指标普遍增高,而且有严重的情绪障碍,非常烦躁,不但不能很好配合康复锻炼,而且夜不能寐。
黄松波副主任医师、马钊主治医师和丁钥住院医师积极为病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因患者高龄并伴持续性房颤,再发栓塞风险高,经过多学科评估会诊,我们谨慎地为病人增加了抗凝药物;针对病人的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医生组还专门进行了聚焦“卒中相关精神情绪障碍”的疑难病例讨论。
康复医学科的每个病人都有一个康复团队,由三级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理疗师、护士等成员组成,每位病人都会有一个专属的微信群,团队成员会在微信群中沟通患者的各种情况。
入院后医生、治疗师和护士分别为徐老进行了个体化的康复评估,全面了解徐老疾病层面、日常生活层面和社会参与层面的情况,结合其临床病情、居家环境、本人及家属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了徐老个性化的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
在物理治疗师张莉、景源泽的训练下,徐老从只能卧床到能够坐起、坐稳、扶持站立、独立站立,直到能够扶持助步器行走,甚至少量扶持下上下楼梯。在作业治疗师褚科、王昫垚、武思瑶的指导下,徐老的日常生活从完全依赖护工照顾,到能够独立吃饭,辅助穿衣,独立洗漱等,自理能力大幅提高,减轻了照护者的负担。在佟方的肌电生物反馈的刺激下,很多关键动作从无到有。在言语治疗师李京平的努力下,徐老成功地拔除了胃管,恢复了经口进食,满足了老人“想吃饭”的愿望,消除了胃管带来的感染、误吸等多重风险。
每日点滴的进步,让徐老的功能状况从量变到质变,得到大幅改善,因此徐老才有“获得新生”的感慨。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着眼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着力于人民生活福祉。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因病支出增加,独立生活能力下降,照护需求和难度不断增高。这对于康复医学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未来北京医院康复医学科将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
撰稿:康复医学科丁钥王筝马钊
主编:李晶监制:李赵城
编辑制作:宣传处贺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