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圣神健康系 荣耀赞誉大国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7位医师荣获北京东城区卫健委表彰
为庆祝2021年“中国医师节”,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树立医师队伍良好形象,表彰在医学科研、临床医疗、疫情防控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医师,激励先进,提升医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发广大医师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崇高精神,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评选表彰“东城区第二届优秀医师和2021年疫情防控先进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7位医师荣获嘉奖。
急诊科一区王兰主任医师、马林沁主治医师、毕玮住院医师荣获抗疫英杰奖,呼吸科一区关秋红主任医师、血液肿瘤科一区田劭丹主任医师荣获最佳博爱奖,男科一区王彬副主任医师荣获最佳先锋奖,骨伤科一区陈江副主任医师荣获最佳敬业奖。他们是大爱医者的优秀典范,是甘于奉献的杰出榜样,全心全意守人民健康,无怨无悔为百姓护航,践行初心使命,履职救死扶伤,展现出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克己奉公、不畏艰难、满腔热忱奋战在治病救命的第一线,奉献医者大爱,彰显医者担当。
王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原急诊科主任、急诊教研室主任,现任大内科副主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她奉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奋勇担当,义无反顾冲在防疫第一线。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新冠肺炎主检专家组成员,负责院内新冠肺炎病人筛查会诊工作,枕戈达旦,尽职尽责;作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为北京防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派遣专家,积极参与北京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中医救治,制定结合北京特点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使重症病例防治关口前移,探索并贯彻新冠肺炎救治“中西医双查房”工作模式,保证第一时间中医药辨证施治;作为北京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成员,她是北京疫情防治三个阶段“打满全场”的专家之一,被媒体称为“北京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特种兵”,“北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背后的19+N”;作为新冠肺炎防控督导专家,深入北京各中医医院门诊、病房、发热门诊等风险区域查找漏洞,督促整改,为北京地区新冠肺炎铸造坚实的防护墙。截止目前,督查共计100余次,提出意见和建议400余条。防疫路上,她不忘科普宣传,录制防疫科普节目,撰写防疫相关文章,先后在京东健康、北京卫视养生堂、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思政课堂等栏目进行科普宣传和讲座,引导群众科学防疫,共享健康。经过疫情的大考,她深刻感受到中医热病学和急救人才的短缺,因此,积极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学》课程的创建和教学,并主动加入教材编写团队,甘为人梯,传承薪火,培育桃李。
马林沁,作为共产党员,她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工作认真细致,坚持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提升临床知识及技能水平;作为科研助理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负责学生带教及实操指导,废寝忘食。新冠疫情以来,她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在疫苗接种工作方面,作为东直门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组的急救组成员,先后参与院内疫苗注射及院外东城区府学胡同、朝阳门街道、城市生态岛、王府井好友大厦等新冠疫苗注射点急救保障工作10余次。在核酸采集工作方面,除日常执行东直门医院面向院内职工及患者、家属群体的核酸采集任务外,还主动请缨加入医院“急行军”队伍,于胡家园社区采集点参加了2021年1月末东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她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诠释医者的大爱和担当。
毕玮,作为急诊科一区青年骨干,她积极参加“疫战”,主动承担起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工作,一刻不停歇、一刻不松懈,对每一位患者专心、细心、耐心地筛查体温,询问症状和防控要求的各项信息,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对于发热高危患者更是仔细询问病史,严格把控。因防控筛查缜密,及时确诊了东直门医院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为其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并为日后痊愈出院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保证了医院及周边社区的医疗安全。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变化,防疫举措逐步完善,急诊科一区担负起对院内职工、学生、以及第三方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的任务,毕玮主动承担大部分筛查及信息上报工作,并组织人员有序开展核酸检测,披星戴月,任劳任怨。她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更是孜孜不倦,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及灵活的思维方式。服务防疫大局,共织防疫安全网,她一直在坚守。
关秋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业务骨干。199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高标准、严要求,以“患者为中心”,耐心服务病患,先后获评20102012年度、2014年度院校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评为东直门医院十佳医师。她爱学习、勤钻研,努力追求“医、教、研”全面发展,从事一线临床带教及教研室教学期间,曾多次获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师,而且多次在院校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科研方面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3项,中医管理局课题1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课题10余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论著4部。她明大局,重团结,始终坚持大局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了不辜负党的教育和培养,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和安排,积极工作,多次交纳特殊党费,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同时用自身的思想、行动影响一些人,带动一些人。疫情以来,作为东直门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主检医师参与医院一线门急诊工作,严守防疫战线,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始终牢记的宗旨。
田劭丹,医学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走上神圣的医生岗位至今,近二十年如一日,时刻牢记职业赋予的使命,恪守职业道德,牢固树立“患者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以真诚的微笑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以及经济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负担,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她能够时时关注患者各方面的需求,综合运用中西医专业知识,力求以最经济、最实惠的治疗方案切实解决患者疾苦。她热情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诊查和对病人用心负责的精神,获得了广大病患的好评,每月患者满意度调查均居于全院前列,收到多面锦旗和感谢信。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承担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连年全勤,无病事假,多次被评为年度优秀,被科室推荐代表东直门医院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五四青年风采展示,获评东直门医院十佳医师等称号。积极参加院内及行业内的各类竞赛,并多次获奖。她专业技术扎实,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校企联合科研项目等多个项目资助,发表科技论文五十余篇,主编、参编多部专业及科普著作。她无私博爱,义诊活动、科普讲座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始终用善行托举人间大爱,以赤诚温暖每一位患者。
王彬,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首都国医名师李曰庆教授学术继承人,师从著名男科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李海松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张志超教授。他坚守临床救治,专攻术业,长期坚持出诊,服务患者7000人次/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青年项目,参加2项国自然面上项目和1项973项目,主持教育类课题1项,主持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项目(20182020)和北京市东城区人才项目(20182020)支持;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5篇,其中SCI收录20篇;主编副主编著作8部。“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医师”、“优秀教师”、“中青年创新人才”等一系列荣誉是对他医德、医术的充分肯定。他重视健康宣教,启惠大众。自2009年开始,王彬相继在《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医药养生保健报》、《健康之家》、《男士健康》等报刊和杂志,每周发表一篇与男性疾病相关的科普作品,累计超过200篇。主编《男科30计》、《男科实习手册》、《李曰庆教授经验集》、《李海松男科指掌》,参与《让爱更长久》、《男性生育知多少》等科普书籍编写,总结前辈的临床诊疗用药经验。此外,他多次登上电视荧幕,录制BTV《养生堂》、CCTV1《人口》等节目。“王彬医生”微博粉丝超过100万,科普文章、视频单日阅读量超10万次,单条微博阅读超过1000万次。他通过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科普男性健康知识,造福更多家庭。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三批“阳光长城”慢病防治微博科普专家,2019年被聘为“北京健康科普专家”,曾荣获“健康中国行”北京市健康科普大赛优秀健康科普文章奖。
陈江,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他爱岗敬业,仁心仁术,2011年至今,一直工作在骨伤科一线,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标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精益求精,多次受到病患赠送锦旗感谢。他不遗余力,刻苦钻研,在临床工作稳步开展的同时,学术科研方面勤奋耕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北京市东城区优秀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和东直门医院“青苗人才”等多个项目资助。2017—2020年主持开展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参与校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ifeSciences、Internationalorthopaedics、BIOCHEMBIOPHRESCO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际专刊TheJournalofSurgery编委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期刊特约审稿专家。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及脊柱微创专委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专家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主编骨科专著3部,参编3部。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准备着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他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时刻思考着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