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美味河豚,警惕中毒危险!
江湖流传:“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河豚的鲜美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河豚一旦处理不当,吃了后可能会中毒身亡。近期是河豚鱼产卵的季节,河豚鱼毒性最强,也是因食用河豚鱼而发生中毒事件的多发易发高发期,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中毒救治中心,近一个月以来,已接诊了多起群众因进食河豚鱼中毒送医的病例,市民应提高警惕,小心食用河豚。
近日,来自惠安的渔民老张(化名),在渔船返港时捕获几只野生河豚鱼,自行加工后便与两名好友一起食用。老张吃了2片鱼肝后半小时,感觉四肢麻木、头晕、恶心、呕吐,随即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其中一名友人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家属发现情况不妙后,立即将二人送往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抢救。
急诊医生赶紧给予老张紧急气管插管,随后送到EICU抢救。由于目前临床上根本没有特效的解毒药,医护人员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呼吸支持,尽力守住生命,血液净化,补液利尿,争取排出毒素。好在,在医护人员努力之下,才把老张从“鬼门关”夺了回来。其友人的症状相较于老张会轻一点,在予以对症处理后,情况也趋于稳定。事后,老张坦言,自己吃河豚鱼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了,没想到这一次竟然被毒倒。
无独有偶,3月5日,家住市区的王女士也因食用河豚后中毒送医。
提醒!!!
急诊科闫红主任介绍河豚的毒素具有有三大特点:毒性大、毒性稳定、在河豚鱼体内分布复杂。
毒性大
河豚毒素是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会迅速麻痹人类的神经系统,毒性是氰化钾的1250倍,0.5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如不慎摄入河豚毒素会导致全身麻痹、瘫痪、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甚至会呼吸衰竭而死亡。中毒过程急速而剧烈,潜伏期只有10分钟至3小时,发病后46小时内就可能死亡,最快1.5小时就能致人死亡。目前临床上没有特效的解毒药,医生能做的,往往只是催吐、洗胃、大量补液、导尿、血液净化等,辅助尽快排出毒素。
毒性稳定
不管是通过盐腌、暴晒、煎、炒、烹、炸,火烧、碳烤各种手段,河豚毒素仍是非常稳定,结构难以破坏。
毒性在河豚鱼体内分布复杂
河豚毒素在鱼体内分布复杂,在不同的河豚体内毒素的分布也不同。河豚鱼有120多个品种,有不少品种外表长的差不多,但内在的毒性分布却是天差地别。有的河豚鱼内脏部分有剧毒,肌肉部分是没毒的,可有的河豚鱼,全身上下,连皮带肉全都有毒,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可以食用。还有些鲀类,比如虫纹东方鲀、铅点东方鲀,这些东方鲀类,肌肉里头就有毒,所以野生的,特别是在没法辨别它种类的时候,是绝对不能食用!
对此,医生提醒市民道,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如食用河豚鱼者,需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肢体麻木、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并务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