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生命的“河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解决患者多年困扰
近日,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一例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标志着医院神经外科诊疗水平实现新突破,同时也推动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59岁的涂先生半月以来频繁感到头晕,且左侧肢体乏力,行走及站立不稳。9月6日,涂先生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行颈部平扫+增强及血管成像见左侧颈内动脉C1狭窄80%~90%,右侧颈内动脉C6狭窄60%~70%。涂先生颈部血管多处狭窄,此前已有过脑梗死病史,即使平时规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颈部血管狭窄情况仍然逐渐加重。神经外科主任刘隆茂看过病人后,建议进一步完善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评估颈部及脑血管情况,造影后见右侧颈内动脉C6段狭窄(约70%);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约90%)。确认患者具备手术指征后,神经外科团队进行了深入探讨,综合考虑了患者病情、既往病史、颈部特点、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术后伤口护理、长远生活质量等情况,经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决定为患者施行左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10月5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邱结华教授的指导下,神经外科团队成功给涂先生施行了左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见颈总动脉分叉及部分颈外动脉起始部上下约2cm黄色斑块,管腔重度狭窄,完整剥离后行血管成形,放开阻断钳后见管腔血流通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左侧肢体乏力较前明显好转,术后第六天顺利出院。
颈内动脉狭窄科普
颈内动脉是给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高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因素会导致颈动脉管腔逐渐变小,这种疾病称为“颈内动脉狭窄”,主要病因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颈内动脉狭窄主要症状
当颈内动脉狭窄逐渐加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面部、手脚麻木或乏力,
2.头痛,头晕、头昏、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甚至晕厥摔倒,
3.平衡障碍或肢体协调障碍,
4.反应迟钝或记忆力减退。
颈内动脉狭窄需要完善的检查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疾病程度,完善颈部动脉彩超或颈部血管CTA可明确诊断,但DSA(全脑血管造影术)为诊断的“金标准”。
颈内动脉狭窄分级
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完全闭塞>99%。
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
1.药物治疗轻度狭窄及部分症状较轻的中度狭窄病人需在医生指导推荐下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稳定斑块药物、降血压、降血糖药物治疗。
2.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手术创伤较小,恢复快,术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3.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远期复发率低,术后不需要长时间服用抗凝药,适合一些血管硬化,支架难以置入的老年患者。
责任编辑|祝心韵
校对|张颖
一审|朱亚平
二审|王海波
三审|何莉
文稿来源|神经外科陈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