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下,医生和患者的“肝胆相照”
60岁的陈女士上个月刚刚退休,身体一直非常健康的她想着先做个健康体检,再和朋友开启一场愉快的长途旅行。然而,体检后没几天,医生的一通电话却让她既震惊又害怕。原来,腹部超声结果显示,她的肝中段有一个十公分大小的血管瘤,已经压迫胆管,必须立即接受手术治疗。几乎没有任何就医经验的陈女士慌了神,在好友的推荐下,她赶紧来到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寻求帮助。
“我平时不抽烟、不喝酒,血压、血脂、血糖都很正常,像我这么健康的人怎么就得‘瘤’了?是恶性的吗?能治愈吗?”一见到肝胆外科主任贾友鹏,陈女士就像看到救命稻草一般倾诉着连日来的紧张和压力。在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后,贾友鹏主任耐心安抚了患者的焦虑情绪,“血管瘤虽然名字中带‘瘤’,听起来很吓人,实际上它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听到“良性”两个字,陈女士长舒了一口气,但贾友鹏紧接着表示,虽然绝大多数的肝血管瘤没有症状,也几乎不会发生癌变,可像陈女士这样的情况,在血管瘤生长较快、体积较大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处理。由于患者的肝血管瘤已经压迫胆管出现黄疸症状,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贾友鹏建议她住院进一步检查,并提出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肝中段切除”的手术方案。交谈过程中,贾主任表现出的专业细致让陈女士对即将进行的手术多了一份信心。
贾友鹏表示,肝脏主要分为五叶八段,肝中段切除术也被称作4、5、8肝段(如上图所示)联合切除。由于术中需处理两个肝断面,保留两侧肝脏的流入流出道,对术者的操作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与传统手术相比,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可转腕器械具有7个自由度,同时具有高清的3D手术视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此类切除手术能够做到更加精准、微创、美观。
手术如期进行,在第一手术室内,贾友鹏主任稳坐操作台,双手握住手柄娴熟操纵“达芬奇”。随着指环的拨动,显示屏上的图像视角不断变化。依靠高清的手术视野和灵活的机械手臂,贾友鹏主任精准切除病变组织,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堪称教科书级的经典示范。在肝胆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一边用手比量着术后刀口的长度,陈女士一边激动地说,“这个手术做的简直完美,相信不用多久我就能重启旅行计划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回想三年前的今年,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被推进中心医院第一手术室的1号手术间,以“第一”的美好寓意成就了医院外科发展历程当中的新起点。如今,肝胆外科全体成员在贾友鹏主任的带领下,凝心聚力、携手共进,突破着一个又一个手术“禁区”,攀登着一座又一座医学“巅峰”。目前,手术团队已完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各类肝脏、胆道、胰腺手术百余例,以不可阻挡之势迈入“高精尖”的微创智能新时代。
肝胆外科汤义鹏
文化宣传部丁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