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全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满意度调查中排名第二
近日,在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关于2023年第二季度全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满意度调查情况的通报》中显示,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蚌埠市中心医院)在此次满意度调查中取得综合满意度98.14%的好成绩,综合排名在全省1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西医)位居第二位!
为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始终树牢“全院一盘棋”思想,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创新理念”,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个环节,不断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在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医院上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高度重视
医院高度重视满意度提升工作,制定《蚌埠三院进一步强化行风建设,提升满意度相关规定(修订)的通知》,对院内督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严格落实科室与个人责任,加大奖惩力度,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开展“访困解难促发展”大调研活动。院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临床科室开展学科调研和满意度调查,在门诊开展“院领导接待接访”,倾听基层心声,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改善医院内部环境
加大物业保洁工作监管力度,合理设置院内标识牌指引,全面有序推进急救医学中心外科大楼项目、急救医学中心二期建设项目、门诊妇检产检中心、内镜中心升级改造等项目,不断更新医院设施设备配套,满足群众优美舒适就医环境需求。
推行延时医疗服务
在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增加工作时间、实施预约诊疗等措施的同时,对妇产科、儿科、消化内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实施“晚延长”的方式,并公布门诊办电话,患者在诊疗中需要门诊办协调的事项可以到指定地点咨询。
创新门诊服务模式
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中心”门诊咨询、导诊服务、预约诊疗等服务功能,避免群众“来回跑、绕弯路”,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服务项目,加强门诊区域内的巡视,急诊重症患者优先就诊,候诊过程中突发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及时抢救和转运,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原则,增加便民服务设施提供雨伞、轮椅等物品,24小时免费供应开水,免费为门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平车等转运工具;打破惯性思维,将门诊导医导诊服务岗位前移,主动增强服务意识,及时解决患者遇到的困惑和疑问;开展多学科门诊及住院诊疗服务,组织多学科病例讨论或多学科联合查房,提升肿瘤、疑难杂症、多系统多器官等疾病患者诊疗能力;眼科手术室、日间手术病房开启,让患者“即来即治即走”。
提升信息化水平
完善信息化建设,优化就诊流程。通过分时段预约就诊,有效缓解高峰时间段人员聚集的问题。门诊预约、就诊,充值支付、查询检验结果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操作,医院服务号全面升级,实现一部手机完成预约、挂号、缴费、查询就诊全流程,大大缩短了群众看病就医等候时间。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开展“行风集中整治月”活动,进一步确保“工作日禁酒”落到实处,制定《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促进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专项行动方案》,不断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医生专业水平和整体治疗效果;规范诊疗行为,建立健全有效奖惩机制,有效促进医务人员规范诊疗。通过定期进行组织自查、互查及走访督查,及时发现、及时制止违反规范诊疗行为,有效保障患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就医体验和获得感。
提升技术水平
积极融入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发展,定期召开与上海十院合作科室负责人工作协调汇报会,确定合作学科目标任务。同济大学癌症中心胃肠肿瘤蚌埠分中心成功落户后,胃肠肿瘤手术同比增加57.14%。肠菌移植技术合作项目顺利签约,心脏大血管专病联盟成功搭建,早期肺癌合并多发结节创新技术工作站成功落户。加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在“五大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畅通急诊急救快速救治通道,提升区域急诊急救能力,并打造区域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和专科医疗中心,努力实现“疑难重症不出市”,最大限度减轻群众异地就医负担。全院评选出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等26项医疗新技术,进一步促进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水平。
畅通沟通渠道
通过制定提高患者满意度管理办法,院纪委每月召开例会针对市长热线等投诉反映的问题进行研判,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在门诊和住院部设置意见箱,建立《畅心工程》网络邮箱,门户网站网络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行风评议和病人满意度调查,畅通沟通渠道,多措并举提升患者满意度。
提高群众满意度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工作,全院干部职工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提升服务能力、规范诊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上下功夫,在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上想办法,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真正做到有所行动、有所变化、有所提升,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部门:监察室作者: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