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成功治愈慢性便秘患者一例
近日,胃肠外科成功为一例慢性便秘患者实施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手术治疗。
该患者为一名77岁老年男性,便秘病史30余年,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开塞露及灌肠等处理方法,效果差,反复发作排便困难导致肠梗阻,多次住院治疗,腹胀腹痛等症状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此次患者再次因肠梗阻入住胃肠外科治疗。胃肠外科江兵副主任医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结合全面体检及辅助检查,诊断慢传输型便秘,先给予对症治疗,缓解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在充分术前准备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系统评估患者病情后选择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手术治疗。术中游离回盲部及全部结肠,切除阑尾、结肠肝曲、横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行升结肠、直肠吻合,因手术游离范围大、切除肠管多,涉及腹腔多部位脏器,且患者既往有胃部手术史,更增加手术难度。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50分钟,术中出血约20毫升,并予以右侧Trocar孔稍延长取出标本,避免传统开腹宽大切口,明显减少患者创伤。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康复出院,饮食、排气排便及肛门功能均正常。
便秘表现为持续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次数减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精神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慢性便秘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6%,男女之比为1:3。
便秘原因十分复杂,消化道疾病、神经、内分泌或代谢系统异常及一些特殊的药物均可引起慢性便秘。根据病因,通常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入。一些严重的、顽固性的便秘需要外科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类型便秘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合个体化治疗,手术效果更佳。(胃肠外科汤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