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介入治疗新突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一例股改穿颈动脉穿刺取栓术
急性大血管闭塞脑梗死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急诊血管再通既脑动脉取栓术是抢救该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手术通常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和支架送至闭塞的血管,将闭塞的血管打通,但部分患者因为主动脉过度迂曲,合并三型主动脉弓,甚至合并颈动脉严重迂曲,经股动脉穿刺很难达到以上目的,需要直接穿刺颈动脉才能建立通路。该技术实施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超高的胆识、精湛的团队配合,才能成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近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孙祥荣教授介入团队成功实施一例颈动脉穿刺取栓急诊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该例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脑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患者男性,谢某某,76岁,因“发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能2+小时”入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迅速开启卒中绿色通道,完善头颅CT后未见出血,孙祥荣教授判断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有消化道出血史,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结合症状及影像考虑大血管闭塞可能,有急诊介入手术指征,经家属同意后拟行急诊介入取栓手术。
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了专家的判断:患者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同时看到患者的病变血管通路迂曲,为取栓困难路径,取栓器械反复尝试常规股动脉入路均不能到达病变血管。介入团队判断此时如果继续尝试股动脉常规入路会延误靶血管复流时间,立即决定采用颈动脉穿刺入路取栓,1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由于担心颈部拔鞘后出现血肿压迫气管,拔鞘后,徒手压迫40分钟后,并用绷带加压。
术后第二天谢大爷可以开口说话了,复查头颅颈部CT也未见颅内出血及颈部血肿,第三天可以下床独立行走……
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挽救生命的手术,研究显示,穿刺到再通时间小于60分钟可提高患者的良好的预后率;而对于三型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成角严重迂曲、腹主动脉闭塞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建立取栓通路具有挑战性,常常因通路无法建立导致取栓失败或花费大量时间在建立通路上而导致再通时间延迟,增加了患者不良预后率。经颈动脉穿刺入路尤其在患者生死攸关之时或许可以获得意外收获。
目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由5名神经介入专科医师组成,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1名。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平台和复合手术室协作下,每年开展神经介入微创手术近1000台次,其中常规开展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颅内、颅外血管成形术等多种国家级四级手术。脑血管造影术已经成为血管病变常规筛查技术,可帮助患者精准评估脑血管情况,给予有效指导,防患于未然。
文章来源: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