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助力患者快速康复
刘阿姨已经是第N次住院了,这次是急性胰腺炎,因自身疾病原因,可穿刺部位只有左侧手臂,加上禁食时间长,长时间输注高浓度高渗透压药液使其外周血管硬化,导致穿刺更加困难,每天的输液治疗和几乎一天一换的留置针都让刘阿姨和责任护士感到“头疼”。普外一科的医护团队对刘阿姨的病情进行评估后考虑为刘阿姨置入中等长度导管,护士长徐宝霞与患者深入沟通后邀请带教老师来为患者置管。中等长度导管是介于留置针和PICC之间的外周静脉输液通路工具,可以减少穿刺的损伤,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栓的发生率,对于住院期间预计输液治疗需持续1-4周患者而言,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输液痛苦,又解决了医疗资源浪费等问题。
经过前期的检查评估后,带教老师在B超的引导下以塞丁格技术成功为刘阿姨实施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患者因疾病原因比较焦虑,带教老师和徐宝霞护士长在操作过程中边与患者交谈,进行心理疏导,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置管顺利完成,刘阿姨长松一口气,终于不用每天都穿刺输液了,刘阿姨乐呵呵的说“太谢谢你们了,我现在心情轻松多了”!
普外一科护理团队对中长导管置管还是一项短板,徐宝霞护士长非常重视这次现在学习的机会,与科室护理骨干一起全程观摩学习,带教老师毫无藏私地传授技巧,在置管过程中就如何使用彩超仪、如何定位、如何分辨动静脉、穿刺角度及穿刺成功后分辨是否成功等一一演示讲解,解答大家的困惑,大家都受益匪浅。
三项瓣膜式中长导管
改良式中长导管:中等长度导管又叫中线导管,导管长度20-35cm,采用超声引导技术经上臂置入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内,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胸段或可到达锁骨下静脉。适用于中长期输液以及外周静脉通路条件不好的患者。
改良型中长导管的适应症
1)静脉补液接受大量输液或多种药物静脉治疗者等;
2)癌疼药物和一些抗生素的静脉给药;
3)短期输入高渗透压的药物,如脂肪乳剂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脱水药物等;
4)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短期接受输液治疗者,如危重、衰竭患者。
改良型中长导管的优势
1.“一针”完成静脉治疗;
2.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
3.防止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更低;
4.全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置管成功率高、安全系数高、并发症少、不需要缝合,方便护理;
5.导管留置最长可达7周;
6.有效血管通路,方便及时用药及抢救用药。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术填补了孝感市中心医院静疗技术的空白,这也标志孝感市中心医院静脉治疗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未来的工作中,普外一科全体护理人员将紧跟临床发展的脚步,提高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的业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静脉治疗护理服务。
来源:普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