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守护生命,轻伤不下火线的“肾”斗士们
新冠疫情发生三年来,肾病风湿免疫科一直备战,从不敢松懈。因为肾病风湿免疫科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专科性,收治住院的患者大部分是有慢性肾脏病,甚至是需频繁往返医院规律血透的尿毒症患者,或者是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新冠的风险更高,更易成为重症病例。
进入2022年12月以来,肾内科的日常工作更是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加强防护及流调,多次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全员医护积极响应医院号召,主动放弃休假和外地探亲,枕戈待旦,严阵以待。
随着疫情的演变,科室越来越多的医护感染新冠病毒,高热、咳嗽不绝于耳。在患者增加,医护人员锐减的情况下,科室主任成建钊不顾自己“阳”了,一刻都来不及休息,第一时间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对医生、护士的排班进行调整,并非常体谅家有小孩、老人需照顾或高热、身体不适的青年医师请假休息,以身作则,三线、二线医生当一线医生用,坚持确保科室有序正常收治病患的工作。
随着阳性患者增加,肾内科“阳性度”越来越高,困难时刻,大家纷纷“轻伤不下火线”,全力保障患者救治。在新冠病毒肺炎肆虐的严重疫情面前,肾内科的医护人员不回家,不离岗,不退缩,不懈怠。虽然工作忙碌又辛苦,压力很大,但她们仍然乐观开朗,对待工作积极热情,保证了几乎一直满床状态的病房医疗安全。
“12月27日白班新收27人,晚班入院7人,病危17人,床旁血滤8台晚夜班气管插管、心肺复苏2人,转ICU1人,”。听着这样的早交班,就知道昨天又是一个不眠不休夜。肾内科床位使用率一直在全院面列前茅,病人大多为罹患新冠肺炎又有尿毒症等多种基础疾病的高龄危重患者,给了科室巨大的临床压力。
患者王爷爷,70岁,平时规律血透每周2次,这次送进来的时候就是“大白肺”(急诊肺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表现,受累肺野范围面积大于75%),还合并心衰,低氧血症、气促明显,日夜睡不了觉。情绪非常焦虑、烦躁不安,经常对医护、家人发脾气,总是扯掉面罩吸氧及心电监护,不配合治疗,家属一度准备放弃治疗。我们的主任医师谭勇总是守在危重患者身边,永远慈眉笑目以对,耐心的劝慰患者,加班加点更是常事,精心的调整治疗方案,耐心的指导患者配合逐步增加俯卧位通气的时间,调整床旁血液透析滤过的频次和处方,多科室会诊调整抗炎、抗感染的方案。慢慢的,患者呼吸平稳下来,血氧饱和度升上去。某个清晨查房时,患者不再皱着眉头抱怨,而是回报给我们一个灿烂的笑容,声如洪钟的问:谭主任,我可以出院了吧?家里还种了好多菜呢!真好!那个大大咧咧,生龙活虎的王爷爷又回来了。
还有一位58岁的男性,白肺50%,深夜从外院转入患者,来的时候神志淡漠,高热,血氧饱和度低至70%;同时又合并少尿,血肌酐高达2000+umol/l,合并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活动性消化道出血。在全院监护室都没有床位的情况下,我们科的副主任医师余美春和能干的美小护们,当机立断,连夜把血滤机,透析液推到急诊科留观室,行连续性床旁血滤,床旁守了一整夜,天方太白,驱走死神,患者神志逐渐转清,尿量逐渐增加,避免气管插管,慢慢脱离了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面罩吸氧。在不吸氧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都有96%了。患者想回家过年了,赶在年三十前成建钊给患者成功的完成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是走路回去的,他高兴地说:谢谢湘潭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样惊险的救治故事每天都在临床一线发生。由于工作量巨大,前线医护人员常常是黑白颠倒。龚德玉医师的父亲重症新冠肺炎住院,但是她一直坚守一线工作,不愿请假,曾一个晚上收治了7例新冠肺炎的尿毒症患者。快节奏、高强度的连续工作让他忘记了时间,晚班下班走出医院已是次日的中午,下班后再去照顾父亲,就这样吃住都在医院。像这样上班照顾患者,下班继续陪伴住院的家人的医护还有很多……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段所有莘莘学子踏入医学殿堂时都要举手念诵的医学生誓言,也同样铭刻在而湘潭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的每一员的血脉之中。我们从不说苦,绝从不言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院领导班子的带头冲锋下,在全院职工通力合作下,我们永远以必胜的决心保护信赖、依靠我们的慢性肾病患者。我们一定能赢得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工作的双胜利,统筹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他/她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他/她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他/她们也为肾病患者的健康,“疫”路守护
他/她们是一群平凡的人
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
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
但是在疫情面前,他/她们是一群无怨无悔的“肾斗士”
他/她们是一群无所畏惧的“白衣战士”
相信经过他/她们的努力
很快会吹起胜利的号角
春暖花开之季,会看到口罩下一张张最美最执着的脸。
肾病风湿免疫科龚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