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花药系列”之梅花——疏肝和中,化痰散结
“闻道梅花春信至”,一年之中,梅花期最早,是为春信。其因开于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被人赋以传春报喜的吉祥。
大家知道吗?梅花不但可以作为观赏用,还能入药用呢!梅花,作为一种中药,是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3~6m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5,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密被细柔毛。质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疏肝和中,化痰散结。用于肝胃气痛,郁闷心烦,梅核气,瘰疬疮毒。
梅花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梅,其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干制,或熏制成乌梅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
梅花,作为“四君子”之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当万物开始沉寂时,它在默默绽放光彩,凌寒独立、傲骨凌霜、不畏风雪和其坚贞高洁、不屈不挠的气节,被文人墨客所极力推崇和歌颂。
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到柳宗元的“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从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到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古至今这样咏梅赞梅的诗句数不胜数。
南北朝诗人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唐代崔道融《梅花》诗云:“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还有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有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都是被后世公认为咏梅名句。近代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是这样描写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粥
最早起源于《本草纲目拾遗》。取粳米30-60g,煮成稀粥,加绿萼梅3g再煮至花刚熟即成。一次服用。此药膳取梅花“助(脾胃)清阳之气上升”,粳米养胃气,特别适合素体脾胃虚弱,湿犯脾胃则清阳之气不升,以致脘闷,食欲减退的人群。
梅花陈皮银耳羹
取梅花10朵洗净,银耳50克泡发洗净,陈皮5克用水泡软,一起放入锅中,加1000毫升的水,煮20分钟,每日一剂,代茶水饮用。此药膳主要用于食欲不振、肝胃气痛、气郁引发头晕症的患者。
梅花茶
此款花茶来源于《本草纲目》。梅花绿茶各6克,用沸水浸泡,代茶饮。此款花茶取梅花清热生津、疏肝理气之功,主要用于两肋胀满,肝胃气痛,食纳减少,郁闷不舒的人群。
温馨提示:请在中医师或中药师辨证
专业审核:朱卫星
文/图:李润虹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