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癌症数据“出炉”,你一定要看!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2022年2月27日,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
2016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数据。
与2015年相比,
上报统计数据的监测点数量增加181个,
高质量监测点增加119个。
从全国682个癌症监测点中
遴选487个高质量监测点登记处,
覆盖人口达3.8亿。
详尽阐述了2016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情况。
基本情况
2016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约406.4万例,新增癌症死亡241.35万例。从癌种发病角度看,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是我国主要的5种恶性肿瘤,占新发病例总数的57.4%;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是死亡率排名前5的恶性肿瘤,占死亡总数的69.3%。
发病人数
死亡人数
性别差异
癌症发病率方面,男性最常见的是肺癌,其次是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食道癌,这五种癌症约占男性新发癌症的68.83%;女性最常见的是乳腺癌,其次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和胃癌。
癌症死亡率方面,男性癌症死亡人数中肺癌占比29.71%,其次是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这5种癌症占男性所有癌症死亡比例的75.87%;
对女性而言,肺癌之后是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这5种癌症占女性所有癌症死亡比例的60.06%。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发病率还是癌症死亡率,无论男女,肺癌都排在第一位。
年龄与地区差异
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分别在80-84岁及85岁以上人群中达到高峰。肺癌是45岁及以上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癌症,乳腺癌和肺癌分别是15-59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总体,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在20-49岁年龄组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总结
文章结论,2016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高于往年,应该是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后,预期寿命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有关。烟草消费是许多癌症类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包括肺癌、食道癌、胃癌等。先前的研究表明,吸烟占中国癌症死亡人数的20%以上。在西方国家,有效的烟草控制已被证明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有效干预方法。相比之下,中国只有北京和上海等一些城市或地区实施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令。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干预吸烟控制,重点应放在预防妇女吸烟上。虽然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非吸烟女性人群中肺癌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肺癌发病率从2000年到2016年有所上升,女性年均百分比变化达到2.1%,近4年甚至每年增加6.5%。这可能与室内烹饪和空气污染暴露有关。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缺乏身体活动和其他风险因素在内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占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40%以上,因此,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该国有效控制癌症所必需的。
从好的方面来看,研究表明,食道癌、胃癌和肝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肝癌的下降趋势可能归因于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消费减少,水质改善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中国人群的早期诊断趋势更为有利,特别是在具有系统性食管癌控制计划(包括原发性癌症预防和癌症筛查)的地区。中国上消化道癌症的下降趋势或进一步支持内镜下癌症筛查在高风险地区的关键作用。
总之,
中国的癌症负担很重,
预计未来十年将继续增加。
我们要继续保持
现有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等策略,
开展规范的治疗方案
以控制日益增加的癌症负担,
以加快我国抗癌进展,提高癌症生存率。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健康传播,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图文:肿瘤内科刘瑛
一审:肿瘤内科刘瑛
二审:宣传科旷晓兰
三审:医务科利伟江
四审:副院长芶祯峥
特别关注
就医工作两不误!花都人医多个学科开设夜间门诊!
收藏!花都人医爱心妈妈小屋2023家长课程表
花都人医门诊开通“就医信用无感支付”服务!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陪护探视管理规定
肿瘤科
科室发展及人员概况:肿瘤科于2005年开科,现开放病床44张,专业技术人员24人,医师10人,护士1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8人,护士1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
业务技术发展:肿瘤科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花都地区首先开展了肿瘤的规范性综合治疗,其中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深部热疗、肿瘤血管介入等多个项目填补了花都区医疗领域的空白;辅助技术如便携式化疗泵化疗、镇痛泵植入术、深静脉置管术、输液港植入术、PICC置入术等都已经在我科常规应用;另外中西医结合采用不同剂型、多途径给药,如内服、外敷、直肠给药、静脉滴注、瘤内注射等手段。同时积极利用院内、院外资源,为患者安排放疗、消融、手术等综合治疗,最大可能地为花都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的治疗。
经过肿瘤科医护团队十五年的不懈努力,我科的区内外影响力逐步扩大,来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近10年来,科室床位使用率持续超过100%。2017年通过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评审。
刘瑛
•科主任,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级营养师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周五上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师从著名肿瘤放疗学家陈龙华教授获博士学位。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包括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肿瘤营养治疗等。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多学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科技基金课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各1项,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杂志(含SCI)发表论文6篇。
魏涛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下午、周日全天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曾参与编写专著《肿瘤生物治疗学》。专业特长:临床多种实体瘤的诊治方案的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靶向免疫治疗等。
刘倩平
•肿瘤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四下午、周六上午
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员,广东省老年肝癌MDT委员,广东省基层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主持立项花都区科技局课题一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专业特长:各种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化疗、免疫,靶向,放疗、内分泌,疼痛等肿瘤综合治疗,尤其擅长晚期肿瘤的诊治,擅长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肿瘤诊治。
张成芳
•肿瘤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在肿瘤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注重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现任广东省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精准医学卫生经济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护理专科论文4篇,参与区级科研立项1项。
门诊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3号楼3楼
住院部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2号楼5楼
咨询电话:020-62935357
上一篇:“肠道准备”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