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刷新泉州该类手术最小年龄纪录!他们为6月龄女婴行心脏介入手术
2月6日,6个月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希希(化名)在接受最后一次超声检查后,医生告知4天前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很成功,希希可以出院了。听闻此消息,孩子的家人欣喜万分,对于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的医护团队满是感激。
2月2日,医院集中为包括希希在内的6名先心患儿行心脏介入手术。6名患儿在术后恢复良好均已出院。而希希也成为泉州接受此类手术年龄最小的患儿。
据了解,6名先心病患儿中,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6个月大,病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均符合实施先心病介入封堵手术的指征。
儿科主治医师陈长地说道,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阶段,儿科医师团队分别为每一名患儿都做好相应的手术方案,仔细核对并选择最适合患儿的封堵器。2月2日在手术开展当日,在儿科、手术室、麻醉科等多学科医护团队的共同护航下,6例手术如期进行。期间,为了充分保障手术安全,手术特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血管专家全程指导。
当日,医师团队在为希希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时,在术中发现希希血管有畸形的情况,医护团队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所幸有惊无险,手术很成功。陈长地说:“这名患儿才6个月大,体重7.3公斤,是我们所做的患儿中年龄最小的,也是目前泉州区域接受此类手术最小的患儿。因为患儿年龄小、体重轻,心脏血管极为纤细脆弱,这也给操作医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操作时必须极为细致和耐心,才能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据悉,6名患儿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下,均恢复良好,目前已全部出院。希希家人说道:“之前因为孩子年龄小,一直犹豫着要不要让孩子手术,是开胸还是介入手术,多亏了医护团队们耐心解释,也非常庆幸能够遇到这些技术精湛的专家们,真是太感谢他们了。”
据了解,和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心脏介入手术穿刺点仅仅是一个0.3-0.5厘米大小的切口。然后在超声引导下,应用特制的输送装置,将封堵器直接安放在缺损部位,可减轻了患者的创伤和恢复周期,极大节约了医疗资源。
儿科主任梁世山告诉记者,儿科作为泉州市重点学科,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协作单位。近年来,科室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团队实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2017年,科室率先在泉州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截止目前已有上百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该院接受了手术,重获新生。梁世山表示,此次集中为患儿手术,也是科室技术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现,也意味着学科先心病介入治疗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未来,该学科将继续为区域内更的先心病患儿保驾护航。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的有关报告,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是导致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发现孩子患有此类疾病呢?对此,陈长地表示,一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家长无法察觉。另一部分则易疲乏、体力差,或者容易感冒、发烧,并导致肺炎。在医院就诊时,医生通过听心音也会发现一些患有此类疾病的孩子。
“虽然,一些患儿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脏功能受损的程度会逐渐加重,不仅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而且肺动脉高压、心衰等并发症会渐渐增多。”陈长地呼吁,越早发现对患儿的救治就越及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可前往医院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只要及时采取正规治疗,便可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
来源:泉州晚报
记者:苏凯芳
上一篇:不言弃,坚守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