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有多重要?宝爸宝妈们请抓紧了解
眼睛是婴儿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如果宝贝出生后
出现眼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
可能将导致孩子终身受眼疾困扰
因此请宝爸宝妈们重视「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新生儿眼底疾病早期没有任何征兆,特别是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血管发育未完全,很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是目前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因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时间窗口非常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阻止病变发展,而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延误病情,可能会导致失明,影响孩子的一生。
由于孩子年纪小、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楚,很容易被家长忽视或被医生漏诊。大多数患儿,都是在出现明显的眼部异常后,才引起家长的警觉,但这个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那么,问题来了
哪些新生儿应及早进行眼底筛查呢?
✔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
✔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1.疑有遗传眼病家族史或与眼病有关的综合征,例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小眼球、眼球震颤、上睑下垂、视网膜母细胞瘤、高度近视等。
2.孕期和围生期眼病感染。
3.颅面形态畸形、颜面血管瘤、哭闹时眼球外凸。
4.出生时难产、器械助产。
存在以上情况的新生儿
请家长们重视
务必行视网膜病变筛查!
为扎实推进斗门区早产儿安全用氧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工作,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眼科与新生儿科从2023年1月开始,合作开展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工作。通过眼科广域视网膜成像系统对新生儿眼部进行快速、简便、无创的检查,实时采集新生儿眼底(包括视神经、视网膜)和眼前段(包括角膜、前房角、虹膜和晶状体)的图像信息,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致盲或危及生命的眼病。
小儿内科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小儿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重要科室,是遵义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3人,硕士5人。
小儿内科分为2个病区,其中新生儿科开放床位30张(含NICU6张),普儿科开放床位38张(含PICU5张),科内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设备先进的医疗器械。科室门、急诊年接诊量达到10多万人次,能24小时满足患儿的就诊,是珠海西区功能最全的儿科病房,为珠海市十四五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科室。作为珠海市危重症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西部中心,遵医五院小儿内科在珠海西区率先开展儿童支气管镜及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黄波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博士,三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专长:儿童急危重症医学。现任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院长兼儿科学科带头人。
“遵义市15851人才精英(2012-2016)第二层次人才”;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遵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第五届白求恩好医生”;贵州省第二届“最美劳动者”。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2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地厅级课题8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1项。
擅长:
儿童急危重症、疑难及常见多发病的诊疗。
学术任职: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分会第二届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神经重症与镇痛镇静协作组副组长;
噬血细胞综合征中国专家联盟贵州省分中心副理事长;
贵州省儿童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儿科学组委员;
贵州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贵州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生命支持分会常务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贵州省卫生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
遵义医科大学首批学科骨干。
宋文秀
教授,主任医师,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儿科教研室主任,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儿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
各种肺炎、喘息性疾病、慢性咳嗽、感染性及过敏性腹泻等常见病的诊治,对颅内感染、早产儿、休克等急危重症等的救治富有经验,熟练应用各种危急重症的救治技术。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伦理与医患沟通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新生儿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珠海市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赵诗萌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15余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SCI论文4篇,承担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两项。
擅长:
新生儿疑难杂症的诊治、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及处理,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的救治及出院后生长发育及预后的随访及治疗指导。
学术任职: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新生儿医学研究与培训基地常务委员;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第六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
东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委员。
黄继刚
新生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曾于2019年在上海儿童医学研究中心进修学习,持有AHA《儿科高级生命支持》证书,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擅长:对新生儿临床危重症救治有丰富经验,对窒息复苏、RDS、MAS、PPHN、早产儿(极低/超低体重儿)精细化管理、CLS、新生儿败血症等有丰富经验。
学术任职:
珠海市新生儿学会副主任委员;
西北儿科联盟急救学组委员;
陕西省保健学会学校卫生与健康学组委员。
何月贤
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主持省、市级课题共3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发表医学论文7篇,SCI收录2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曾获“遵医五院十佳医生”、“斗门好医师”等荣誉称号。
擅长:
儿科呼吸、消化道疾病及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和疑难疾病诊治工作,既往治疗成功的临床病例:重症肺炎、消化道大出血、哮喘、呼吸道梗阻、脓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癫痫状态、颅内压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竭、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肝炎、严重电解质、酸碱及水合失调、中毒等。掌握小儿重症监护技术、机械通气等临床技术和方法。掌握经支气管镜治疗吸入异物(花生、钮扣等)导致的呼吸衰竭;支气管镜BAL、TBNA、TBLB等。
学术任职: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儿科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危重病医学分会营养学组成员;
珠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