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逐渐成了中老年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高,以女性尤为突出。
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通过对危险人群的早期筛查和识别,经过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是可以降低骨折的风险。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不必恐慌
青春期发育期是人体骨量增加最快的时期,约30岁左右骨量达到峰值,峰值主要与遗传因素、种族、家族史、瘦长体型有关,这是不可控因素,还与发育、运动、生活方式、全身性疾病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峰值逐渐下降。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不可控因素
种族,白种人患病风险高于黄种人,黄种人高于黑种人。另外还与老龄化、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等有关。
可控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过量饮用含咖啡因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钙或维生素D缺乏、高钠饮食、体重过低。
影响骨代谢疾病:内分泌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病、心肺疾病等。
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糖皮质醇激素、抗癫痫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过量甲状腺激素等。
下大家可以通过下面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通过判断是与否,初步筛查出是否可能有骨质疏松的风险。
(点击可放大查看)
结果判定: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
骨质疏松的表现
01
疼痛
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
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时出现。夜间或负重时加重,并伴有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
02
脊柱变形
·因脊柱压缩性骨折,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
·
03
骨折
·属于脆性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骨折。
·常见部位有椎体(胸椎、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你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症,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
日常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加强营养,均衡膳食: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0.8~1.0g/kg,每天牛奶摄入量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2.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暴露皮肤于阳光下15~30分钟,每周两次。
3.规律运动:运动有助于机体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减少跌倒风险,还有助于增加骨量。包括抗阻运动、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戒烟。
5.戒酒。
6.避免过量饮用咖啡。
7.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8.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9.过低的体重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本文参考文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供稿:吴红霞
审发:陆珊珊
我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