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是否会再感染?
连续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里
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从未消减
是谁有这么大的排面?
那还得是胃的大魔头
「幽门螺旋杆菌」
近年来
大家对幽门螺旋杆菌越来越重视
「一人得病,全家感染」
常聚餐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咀嚼喂饭,会让孩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如厕不洗手,也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
而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
是否会再感染?
﹀
﹀
﹀
先来了解啥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胃里强酸性环境中生存,作为1类致癌物,它可以导致多种疾病,例如:胃炎、上消化道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等。
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胃里强酸性环境中生存,作为1类致癌物,它可以导致多种疾病,例如:
胃炎、上消化道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等。
也就是说,它是许多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
也就是说,它是
许多
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
。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保守估计,全球至少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中国是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相关研究显示感染率接近60%,也就是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
对于很多患者朋友来说
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
根除后是否会再感染?
﹀
﹀
﹀
?
具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性,根除后有再感染风险
再感染是指:完全根除后再次感染全新的或与原菌株同源的幽门螺杆菌;
再感染是指:
根据《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和胃-口传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是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和meta分析结果均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进一步对幽门螺杆菌基因型的测定,发现确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
所以,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性。此外,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后,也会产生抗体,但这个抗体并不能保护机体再次被感染。
所以,根除后有再感染风险。
?
感染治愈后,再感染发生率极低
一项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治愈后成年人观察的荟萃分析也发现,治愈后跟感染的家人生活在一起的人,多年后再感染比例是5.5%(18/327),家人无感染则是3.9%(68/1726),都是一样的很难再感染,不因为家人有没有感染而存在统计学差异。
2020年3月,MergingMicrobes&Infections杂志发表了我国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等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首次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再感染的长期随访及其危险因素,该研究是一项全国性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队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后的年再感染率低于1.5%。单因素分析显示,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文化程度、居住地、胃癌家族史(均为P<0.1),提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根除治疗成功后幽门螺杆菌再感染。
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
所以,Hp感染治愈后,再感染发生率极低。
?
为什么HP不容易再感染,但人群中阳性率高?
研究表明,Hp的感染往往发生在儿童时期,除非予以根除,一般不会自行清除。儿童感染Hp后,约85%是没有症状。所以,很多现存的Hp阳性感染者,多在儿童时期就感染了Hp。
如果很在意或者担心再次被感染
德医君建议
Hp阳性的伴侣尽早除菌治疗
常聚餐虽说不是非常容易感染
但还是建议使用公筷
不止因为Hp
更因为唾液可传播的病原体很多
如厕后建议立即洗手
降低Hp传播几率
科普医生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点击图片查看原文▲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
点亮在看
下一篇:变美福利|你的皮肤,我们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