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罕见新冠感染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
近日,经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多学科联合诊治,中西医结合科32病室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病危患者终于康复出院。
汉寿48岁的彭先生既往体健并已完成全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1月6日晚家属发现其精神行为异常、嗜睡,遂至当地医院就医。就诊期间检查血小板(PLT)仅7*10^9/L,血红蛋白(Hb)仅70g/L,乳酸脱氢酶(LDH)高达2060U/L,伴多器官功能损害,转氨酶、胆红素和血肌酐异常升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当地医院予以下病危通知,经输血浆、糖皮质激素治疗1天后,因血制品匮乏,于8日转至湘雅医院急诊科。
入院后,湘雅医院立即启动新冠特色救治模式,转入新冠亚重症病房32病室。住院期间,患者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极其严重,谵妄、狂躁不安,伴循环衰竭,休克血压,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
在重症医学科赵双平教授、中西医结合科唐涛教授的临床指导及王煜主治医师的管理下,开展ADAMTS1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结果<1%)、血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提示破碎红细胞6%);并积极寻找TTP相关病因,完善免疫全套、狼疮全套、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病毒全套、肿瘤标志物、汉坦病毒抗体IgG/IgM、全血病原体宏基因组等检测,基本排除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病毒感染、恶性肿瘤、流行性出血或血行感染等因素所致TTP,考虑该患者TTP的发病极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
然而,历经5次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并不明显,多次复查血小板计数均无上升趋势,且患者意识无好转倾向。两位教授立即组织疑难病全院大会诊,经输血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等多个学科医疗专家讨论及评估后,继续给予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感染治疗方面的优势,中西医协同治疗。
经过坚持不懈的7次血浆置换等治疗后,患者病情终于由危转安,神志转清,生命体征平稳,于1月24日痊愈出院。出院时患者PLT249*10^9/L,Hb94g/L,LDH266.9U/L,新冠核酸检测阴性,肝肾功能各项指标也恢复正常。
据悉,TTP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10例/百万人,其特点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和微血栓形成造成的器官损害。TTP虽然罕见但病情凶险,病程较短,进展极快,死亡率达10%至20%,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达80-90%。TTP与ADAMTS13的严重缺乏有关,快速识别TTP是启动适当治疗的关键,且血浆置换治疗是急性TTP的一线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TTP的病例报道较为稀少。该患者的痊愈出院,不仅是湘雅医院多学科联合诊治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从临床病例角度进一步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导致TTP的发生,并且通过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改善或治愈。
科室:中西医结合科重症医学科作者:王煜